I don't know why–I understand

开始让人想到湖南博物馆三层的马王堆展 抽丝剥茧 从天空一般的未来眺望彼岸的历史世界。从沉船挑起的好奇到一路走访,从香港到英国,从美洲回到东海的日本再回到东极岛和英国故里。
当幸存者或是遇难者家属展开叙事时,贯穿岁月时空的宏观支架饱满起来。那些被遗忘的故事与没有被风干的泪水,让观众隔着时节依然触动,相信这也是创作者的希望——沉默的不被遗忘 关切那些被巨大战争黑洞与历史荒谬所吞没的鲜活生命。 有些人甚至和逝去的亲人素未谋面 却还是悲伤难以消减。开始时候有一点不能理解,后来想,可能某种缺失一直没有被回应以一个答案。
那么多叙述者,总有许多故事很触动。自制的镜框(当着面的烧毁真是最真切的悲伤与痛恨),香港的女孩(it's seems silly),隔着人群的全家福,第一个被射中的linguist和绝望的炮兵,镇静的长官(pure and simple ,both of them),“第一波士兵”的死亡“第二波士兵”的反抗,先逃出的士兵不会忘记切开另外两个hold的帆布与木板。
进入战俘营就丢弃自杀药的人决定游向外海;柳香提着饭走下海岩。我们感动或许不仅看见他们鲜活的真切,也看见最后时间里的尊严(though they were going to see their makers)。
创伤不可逆转,总值得一个被讲述的机会。look at me.I just can't say.I don't know why.“I understand”结尾的海水在船尾被拨开,人们在海风中缅怀。不禁想起《赎罪》中塞西莉亚和罗比在海边。风吹起你的头发。英伦悲歌。对布里奥妮来说,她不再完全是她了。她美好的想象,恋人还能追逐着笑;就像they shall not grow old,是否也只是抚平生者的安慰。可能,它所带来的意义也会留给生者吧。
(对中国渔民的叙事 导演比较收敛 惊喜。没有太多作为施援者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