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

《野孩子》的动人,离不开王俊凯对“马亮”这个角色的深情塑造。他的表演融入了对人物深刻的思考与理解,使得“马亮”这个少年如此深入人心。 “马亮”和“轩轩”的相遇,既是一段被温暖的相识,也是一段被救赎的旅程。尽管他们经历着流浪、漂泊、追赶甚至欺负,但他们的内心始终保有一种光亮。尤其是马亮,他宁愿自己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也不愿弟弟参与其中。他对轩轩的保护、关爱,让人觉得心头一暖,但一想到他自己也很需要爱的时候,心头又会为之感到一疼。 在这个过程中,王俊凯对“马亮”一角的塑造给了我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 此前在与创作人交流时,就曾了解到小凯对这个剧本有多认真、对角色有多投入,这让他的银幕形象有了“独一无二”的特点; 而在观看正片的过程中,“马亮”外形上的消瘦、朴素与流浪痕迹,一下子就让人有心疼感,而他眼神里闪现的那些游离与坚定,又让人体会到了他内心的不安与坚韧,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会深切地感知到王俊凯赋予“马亮”的那种顽强的生命力与善良的感染力一这个角色其实是有难度的,但小凯却展现了细腻且准确的把控,很好地勾勒出了“马亮”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少年形象。 片中有好多细节都令人难忘:王俊凯眼神里的丰富,映照着“马亮”内心的复杂;马亮批评轩轩不能学他那样拿东西,背后藏着的就是一种保护;马亮在艰苦环境中努力为弟弟准备的蛋糕,轩轩吃到甜甜的蛋糕时那种幸福满足的表情;轩轩对马亮的呼喊,马亮为轩轩闪出的泪花……如此这般,都能激发我们的共情。加上这个故事有真实素材作为基础,使得影片具备了很强的社会意义,会让很多观众看完有所感动也有所思考。 殷若昕导演用细腻的视听手法勾勒了一个题材现实、情感真实的故事,她没有刻意地煽情,而是在缓缓推进剧情与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流露出触人心弦的诸多感动。 看完之后,我就说王俊凯“进步的决心”显而易见。从《断桥》里的“孟超”到《刺猬》里的“周正”,再到《野孩子》里的“马亮”,王俊凯不断在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不断在刻画具有现实肌理的人物,他的表现也不断在进步,着实让人看好他、期待他未来的更多作品。 说实在的,《野孩子》需要被更多人关注到和感受到。很高兴看到王俊凯选择了这样的故事,并呈现出了如此上佳的表演质感,于他、于观众、于社会而言,这都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