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场可怕的勾当,但我活了下来。我不沉溺于过去,而是活在未来。”

这是我看过最令人潸然泪下的电影之一。通过纪录片的真实形式,它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作为中国人,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常看到的国产战争剧往往无法激起对战争的真实恐惧,或许那些影片本来也不是为了传递这种恐惧感。然而,这部电影通过每位战争幸存者及其家属的讲述,展现了那些几乎被历史遗忘的事件。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日军的暴行、英国士兵的团结与爱以及他们对生命的希望。
每个士兵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有他们的爱人、家人、朋友。每个士兵的牺牲,都会对整个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打击。在危机面前,士兵们依然遵守命令,有条不紊地行动,以减少恐慌和更多生命的损失。当船只开始下沉时,他们承担起排水的责任,这正是对生命抱有希望的表现。
电影中有一封士兵写给弟弟的信,几乎让我当场崩溃、浑身颤抖。正如导演所说,我也有一个弟弟。虽然我已忘记信中的具体内容,但依稀记得那是哥哥临终前对五岁弟弟的嘱托,是对于整个家庭命运的交接。很难想象,写信时哥哥的心情是多么沉重,以及弟弟长大后看到这封信时会经历怎样的痛苦。同样,士兵写给母亲的信提到他新交了一位中国女友,深爱着她,准备与她结婚。这样的细节让人感受到战争中的士兵不只是冰冷的数字,他们是真实、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很难想象数千万人的死亡给无数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
日军在这次事件中负有巨大的责任。首先,他们在战俘船上未标明任何标识,战俘被关押在恶劣的环境中,遭到残酷对待。这严重违反了《日内瓦公约》,而且电影中显示,这并非个例。没有标识的战俘船导致美军误以为是敌舰,发射鱼雷击沉了“里斯本丸”,从而引发了后续的灾难。在船沉没时,日军优先营救了自己的士兵,却将战俘弃之不顾,甚至封闭逃生通道,企图将英军士兵淹死。当部分英军成功逃脱时,日军还派遣敢死队进行屠杀。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
令人感动的是,中国渔民不顾危险,竭尽全力营救英国士兵,展现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善良。他们不分国界,提供食物、水和衣物,保护士兵的健康。面对日军的搜索,渔民们冒险隐藏战俘,让他们看到一线生机。这一幕深刻诠释了人性之间的真善美。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军发现中国渔民参与救援时,也开始采取行动,明显是为了避免这场暴行扩散,担心因此在国际上丧失道德制高点。可见,他们也清楚这些行为会带来的后果。
影片结尾,大约三百多名士兵幸存了下来。但即便他们活了下来,这段痛苦的经历仍不断折磨着他们,甚至伴随他们终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幸存者的话,这位士兵后来去了加拿大,他说:“战争是一场可怕的勾当,但我活下来了。我不活在过去,我活在未来。”这句话揭示了他坚韧的信念与人生哲学,也让我想到自己在高中时写过的一段话:“沉湎于过去的人,无法拥抱今天。”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微信签名,我向这位士兵致敬!
在军纪面前,士兵们只听从命令,这无可厚非,但这不能成为他们违反人道主义的借口。战争只会给无辜的平民带来灾难。希望那些鼓吹战争的人能看看这部电影,真正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战争是结果,我们要避免战争的发生,首先要找到并消除其源头,如资源争夺、政治权力斗争、经济利益冲突、民族和宗教分歧、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历史积怨等。通过国际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军事平衡,各国可以减少冲突与战争的风险。
最后,我由衷感谢方励导演。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奔走于各方国际力量之间,寻找当年“里斯本丸”幸存的战俘及其家属,努力还原历史真相。这种执着和态度,值得我们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