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他最后一次看见是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里斯本丸(英语:Lisbon Maru,日语:りすぼん丸)是一艘日本客货轮。
Mourn the past, remember the lost, comfort the restless souls.
相关里斯本丸沉没的背景信息(维基百科):
1941年圣诞夜日军攻占香港,逾万名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印度等国的盟军顿成战俘,分别被关押在马头涌、深水埗、赤柱及北角的四个集中营内。翌年秋季日军将战俘分批送回日本当苦役,1942年9月25日日军将1,816名囚禁于深水埗集中营,主要为英国籍的战俘驱赶登上停泊在昂船洲的武装客货轮“里斯本丸”,全部人被迫挤在三个狭小的货舱内,船上并载有778名日军看守战俘,两日后启航前往日本。
“里斯本丸”于10月1日驶抵浙江舟山对开海面,由于并无标示是运载战俘的船只,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第81分队的“鲈鱼号”(USS Grouper)发射鱼雷击中。当天下午日本海军的驱逐舰“栗号”赶到将“里斯本丸”上部分的日本军人先行转移到舰上,稍后另一艘日本运输船“丰国丸”(Toyokuni Maru)到达把剩余的日军官兵转移上船,只留下押送战俘的25名卫队及77名船员留在船上,并将“里斯本丸”拖到浅水区。为防范船上战俘逃亡,日军钉上木条封闭所有舱口。10月2日载浮载沉的“里斯本丸”终于沉没,船上各人纷纷跳海逃生,周围船上的日军不但没有救援,还枪击在海上的战俘。
里斯本丸”沉没的地点位于定海县东极乡青浜岛东北附近海面,最近的青浜、庙子湖两个海岛,处于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中街山列岛,岛上居民主要从事捕鱼。随着海难发生,两岛渔民发现海上落难人数众多,当即自发地驾驶渔船救人。青浜岛出动渔船30艘,救助44船次,营救战俘278人,而庙子湖岛出动渔船16艘,救助21船次,营救起战俘106人。共有384名战俘被救起,约有1,000人葬身大海,大部分生还者再被日军捕获,押送往上海,然后再转乘“新生丸”(Shinsei Maru)前往日本,分别到神户及大阪服苦役,只有数名战俘在渔民掩护下逃出生天。
观看本片是全程默默流泪的程度。可恶的战争,珍贵的人。
导演采访了很多遇难者的后代,有爸爸的儿子、女儿,有外甥、侄子、侄女,甚至还有孙女。很多儿子女儿那个时候才几岁,甚至已经完全没有了对爸爸的记忆,有些甚至没见过,只是从父母处听得一点蛛丝马迹,知晓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
即便这样,他们的legacy依然在。或许成为儿女成长中无法言喻的隐痛,或许成为子女及亲属们fighting for freedom的骄傲。而他们中的有些人,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从未被提起,也较少被回忆。
一些印象深刻的点。
比如,一封来自哥哥对小弟的信,弟弟要比哥哥小十五岁之多,而哥哥参军时,弟弟不过几岁,尚无记忆,但哥哥却写,(大意)你要一辈子对妈妈好,她是最爱你和对你最重要的人。那时候的小弟当然不懂是什么意思,哥哥这张纸条是写给长大后的弟弟的。瞬间泪目,就连方励导演采访到这里,也忍不住,出门去抽了一根烟,他说他也有弟弟,他懂。
比如,影片里提到的那些survivors,actually they did not survive。每个生还者,即便他们已经是千里挑一而得以回到家乡,但这样就好了吗。PTSD困扰着几乎每一个人,曾经面对的战友的死亡记忆,梦里的尖叫,窝在桌子下面吃饭,对家庭成员施暴,甚至要进行的电击疗法,他们在余生中永载着无法逃离的战争梦靥。
比如,一本针对的小册子,里面记录着在海上漂流、躲避日本人的射击、甚或等死的时候,每一个人被最后看见的时候。文字承载了眼睛的记忆,xx被xx最后一次看见是漂流在一块木板上,xx被xx看见是...,xx被xx看见在...,就这样一再传递下去。某些生命停留的最后时刻,可能就是这些被看见。
还有一个被看见的力量,是当时岛上渔民发动一起来大船小船统统去救人,日本人看到有中国百姓在救人,(害怕后续的舆论压力)于是也停止了射击,开始救人。因为被看见,有了见证,这段历史会被铭记。所以,最后幸存的老兵在采访里说,其实那些中国人所救的人比他们实际救的要多得多。因为自己就是因为日本人停止了射击,然后被日本人拉到船上,虽然后续继续作为俘虏,不过最终幸存。
比如,一个英国士兵给母亲写信,说自己虽然难以开口,但自己爱上了一个中国女孩。女孩因为和自己相爱,被家人排斥,她已经无依无靠,一无所有。但我爱她,并且我们想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结婚。而就在那一天,日本对香港发动了袭击。所幸,战争过后,后续的信息得知,他们的确结婚了。但男人战死,他的中国妻子写到自己并不需要申请抚恤金,希望将这笔钱交给丈夫远在英国的母亲和姐妹们。
比如,救人的那些中国渔民,其中有一个是父亲在男孩小时候,出海后不曾归来,死在了海上。于是,看到在海里等待救援的士兵们,十五岁的男孩全力以赴地去尽可能营救。是否为了弥补什么?为了挽救什么?那个十五岁救人的男孩彼时在想些什么呢?
.....
方励导演说着我们都这个年龄了,如果不去做,那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有想法就执行,为我们留下了充满着生命痕迹的影响记录,惠己极人,功德无量。十分感谢。看到影片最后,在出片尾credit的时候,看到旁边放出的各种对家人的采访,发现很多并没有放在正片中,方可知导演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庞大的素材库。
纪录片的最后,在2018年,他们组织了一次遇难者家属来到东极岛追念亡灵的小小仪式。非常感动。距离1942年,76年过去了,而逝者从未真正逝去。 而今天,采访时仍然还在世的最后两个幸存者也都已经去世(一个2020年去世,一个2021年去世,两个人都活了98岁以上)好几年了。
片尾的所有人员名单都一一列举,我还看到当时参与救人的中国渔民,有个人的名字叫“魏野狗”?哈哈。
每个名字都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