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姥姥的外孙

混入大学校园,跟好兄弟看了这部电影,早就听说催泪,一直留着没看,没想到这一看就差点抽死在电影院,看这种电影其实是有预期喝心理准备的,但是看完这部之后,真的远超预期,完全突破了先前心里铺垫的东西。影片像是给人吃了一粒胶囊,顺着食道慢慢来到胃里,外面的壳一步步被胃液融化,然后到小肠的时候完全溶解,胶囊里的刺激性药物一瞬间爆发开来,至此影评完结。从胶囊开始溶解时,泪腺已然开始躁动,泪水在眼眶里慢慢堆积,直至承载不了其重量顺着睫毛坠落,划过面颊,留下一道由热变冷得泪痕,下一个桥段开始,后续的泪又重蹈覆辙,咸了嘴角,湿了领口,想起来用纸巾拭去残泪,破坏了那痕迹,终于在影片高潮时决堤,眼睛里所有的水分爬满整个面部。一阵阵啜泣声,不由自主从嗓子里溜出来,就好像是在陪着自己的亲人,陪着他们一起经历这些事,影片已然超越了银幕,把我拉进去了。行文至此,仍不忍心随意诉说剧情,似乎想要压住太阳穴下的那些情愫,别让他们再酸了我的鼻头,沙哑了我的声音。像,太像了,不,就是,影片高明之处在于用很平淡的叙事,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极其平凡的事情,但这种生活恰巧像一个石头重重地砸进心湖里,胡乱激起一阵共鸣的波纹,救救消散不去。赡养问题,家庭关系,三代人的亲情,癌症,伦理。。。。家庭琐事又怎么三言两语概述,随便剖开一个都能扯上几天几夜。那就简单记录一下印象深刻的片段:1.姥姥得知自己患癌之后的心境变化,于朋友,于亡夫,于儿女,从一个坚强的女人,变成一个需要呵护需要照顾的老人,也怕死,也求神拜佛愿战胜病魔。2.孙子从开始玩世不恭到意识到照顾与回报的关系,再到自己都没发现自己已经完完全全在用心去爱去关怀去感悟,包括与家人的对比,向表妹寻求帮助,对姥姥照顾的细心度等等。3.“儿子得到了财产,女儿得到了癌症”是多少传统家庭的路数,但起码一句“我不知道我爱谁,但是我希望最后在我身边的是你”,一定程度的回应与救赎。4.数次出现的电视机里播放的潮州戏剧,多少句听不懂的潮州话,对妹妹英文拜年的劝诫,到最后用潮州话给姥姥唱曲,也体现了外孙感情的递进。5.姥姥与其哥哥的争吵,与子女的关系,房产的分配,照进自身经历。6.儿子买的鞋子不合脚但是一定要穿,儿子病了以后开始吃斋念佛祈愿,外孙不解的打抱不平,老人无言的无奈。7.病痛体现在梦中的挣扎哭诉,没有过多篇幅,处理得当,反衬现实中一角下更残酷的冰山。8.寺庙祈福时候,姥姥求的是全家人,而后辈只求自己,“他先考虑自己的家人没有什么不对”,老人的自我告慰罢了。9.敲敲棺材为姥姥之路,路上的粥摊,过桥,外孙买的新“房子”,简单的台词,厚重的现实感,亲历过的人受不了一点,直接泪崩。10.姥姥希望有个好一点的墓地,为了体现子孙孝顺,外孙听进去了,用儿时起姥姥一直为其存下的“房款”购买了墓地。11.存折是姥姥对孙子无声的爱,即便在外孙质问时,也只是默默两行泪,去银行不要外孙跟着也是为了保密。12.白衬衣是姥姥对外孙的期望,送丧时穿上也回应了这份期望。13.那双牵着的手,一起走过的路,路旁飞驰的列车,而今只剩外孙一人,曾经亲切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本片应该是今年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列入排毒系列电影!比起没理由的笑,我更喜欢有原因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