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惊吓手法极好地利用了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
导演的惊吓手法是真的厉害,很好地利用了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他不是单纯地让观众在放松警惕后迅速去吓你一下(像温子仁那样),而是很好地利用了观众的心理,让观众紧绷着那根弦沉浸于恐惧之中,使观众如同面对一个没有时间显示但会不停发出嘀嗒声的定时炸弹,且其嘀嗒声会越发急促,你心底明白它很快便会爆炸,但你却无法预测到底什么时候会爆炸。 他先告知观众这里有问题(通常是用跳吓),让你神经迅速紧绷起来去看角色是如何作死的,同时你又害怕着下一发跳吓,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形式出现,那么这种反复猜测无疑加剧了恐惧感,而观众则在这个过程中,沉浸于自己设想的恐怖之中,牢牢锁定在紧张的氛围内。 而当观众掌握了这一规律时,导演就反其道而行之,在电影内设置了该手法的变体,以声东击西的方式不断暗示某处的诡异,让观众以为自己锁定了恐怖的来源,但实际上是另一处早已告知你的诡异物品(但会先打消一些你的防备),然后让猜疑的你在紧张的氛围下,瞬间连续受到与这物品相关的两击极为有效的跳吓。 电影的结尾则成了导演这一手法的实验场,他在考验自己的能力,测试观众究竟能够在这样的恐惧手法下能保持紧张多久,有几段画面都定格了都不停下来(怀疑可能是素材不足或是素材不达标),还在持续推进,就是要借此探测出观众的心理临界点到底哪。对于观众心理如此的把控,导演的未来相当可期。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