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在没有道德约束后,也是一种职业和获取资源的途径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抱着“看看能把亲情演出个什么”这个目的去看的影片。看到结尾“亲情是什么”这个念头却是问住了我自己。亚洲的家庭剧总是看似阳光和煦下却满藏着细细碎碎的玻璃渣,这种痛就像是枝裕和笔下的《步履不停》一样。
利益是亲情关系里的附赠属性,亲人身份是家庭资源博弈的入场卷,而爱就是筹码。女儿小儿子对姥姥总是偏爱最富有的大儿子不满,连大儿子送的一双不适脚的拖鞋一穿都几十年。就算不贪图姥姥房产的妈妈也是出于不背上“不孝之名”来请缨照顾姥姥。大儿子明知自己被偏爱,却没有得到姥姥的房产,一怒之下拒绝看望姥姥并不会出席姥姥的葬礼。姥姥的儿女都使劲能耐想从姥姥那多耍脸卡,抓住剩余的时间让姥姥能将房产分给自己,一反儿女情的家庭资源博弈,家庭及职场,被爱的越多,获得资源也越多。
亲情中也存在着超我,阿安前期一直没有对姥姥投入过关心,姥姥因为他幼年的一句话,替他开卡存了一辈子的钱。最后姥姥将房产出乎意料的转给小儿子,我认为姥姥也是对子女竞争中弱势者的怜悯。不计回报的给予,这个可能就是亲情中的超我。
家庭里的得失总是太复杂,就像眼前蒙着一团雾却还得向前走,我看不清也理不明。这类型的剧我认为是乡土中国之亚洲版。片中的子女与姥姥的态度是取,姥姥对子女的态度是舍,这种取舍的矛盾干涉构成了家庭关系里的铸就和摧毁。这是家庭中幸福,也是不幸。
影片最动人的还是那种特别朴实的叙事手法,整个剧情推动的温和有力。没有任何狗血和抓马的反转,看完后一整个心都安静下来了。最后,里面的纯音乐真的好听


© 本文版权归作者 いちよこ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