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赤壁》,一场被嫁接的战争

我是在完全没看过《赤壁》上集的情况下看下集的。虽然听到不少批评上集的声音,也有不少人热炒其中的雷人台词,但到影院后发现,虽然是工作日,还是下午场首映,去看的人仍然不少。听说影院晚七点的场次都已经预订满了。
因为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当电影中的雷人台词出现时,反应还是平静的。不过,还是被曹丞相那句“别闹”和关羽大哥的“你已经过时了”给吓着了。可除此之外,其他的倒没觉得那么搞笑。据看过上集的人说,下部真是正经了好多。张丰毅曾在《鲁豫有约》说,台词是《赤壁》的一大特色,是导演有意营造的。毕竟,古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的真性情,更有写别字的可爱缺点(蔡瑁张允错字满篇的降书)。我们何必非得给人家戴上家国天下、满心抱负的严肃大盖帽呢?
所以,建议您看《赤壁》还是抱着轻松娱乐的心态比较好。
如果说好电影应该让人视觉满足,那《赤壁》下集算是做到了。整部电影最被期待的火攻情节不负众望,不单调动了大场面,也突出了小细节。在对观众的感官刺激上,做得周到完整,足见导演的功力。而周瑜在面对尸横遍野的战场时,所发出的感叹“我们都输了”,确实也讲出了观影者的感受。导演不惜笔墨地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让观众感受这场力量悬殊、以少胜多的战争简直就是肉搏战(以5万敌23万),而这一切努力似乎是为了告诉人们,战争是残酷的,无所谓胜负的,爱好和平吧。
不过,对这部花费6亿的大制作来说,这样的主题似乎还是小气了些单薄了些。
看《赤壁》中战争的大场面,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特洛伊》。与《特》相似的是,《赤》也表现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也突出了美色与欲望的因素。与《特》不同的是,《特》是阿喀琉斯的个人专场,《赤》则是一场群英会。曹操、周瑜、诸葛亮、刘关张三兄弟、赵云、孙权、鲁肃、蒋干……剧中有太多的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都不乏可爱之处。奸诈自负的曹操,冷静睿智的周瑜、淡定从容的诸葛亮,懵懵懂懂的鲁肃……在吴宇森的塑造下,所有人物都不再是史书和传说中的形象,而是贴上“吴宇森”标签的人物。
熟识而崇拜三国的人是不能看《赤壁》的,因为太不忠于历史,太不合乎逻辑了。而在吴宇森的侠义世界里,好兄弟永远比家国梦更重要。两军对战,更像是帮派间的群殴。他镜头下的赤壁大战,似乎并不那么神圣和传奇,只不过是被迫无奈下的选择,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战争和历史被最大程度的个性化、真实化。所以,孙刘联盟、赤壁火攻的目的只是为了把曹操赶回老家去的“梦想”,“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所以,去敌营刺探情报的孙尚香会爱上因会踢蹴鞠被提升为千夫长的孙叔才。所以,黄盖不是像史书所说假降曹操放火烧船,而是成了敢死队队长,中箭坠河。所以……
吴宇森的《赤壁》只不过是借一场战争讲他自己的故事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些雷人的台词,不可理解的情节,似乎也都释然了。吴宇森嘛!可我们去看《赤壁》是为了什么呢?可不单单为了吴宇森。观众期待的是一位名导演的史诗大作,是一部让人震撼的中国大片。虽然没看过上集,但在这下集的145分钟里,我唯一投入进去的只有火攻后的那段战争场面,确实拍得很宏大很震撼很漂亮。所以,我是不会再去影院看上集的,最多是有空时从网上找来看看。
因为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当电影中的雷人台词出现时,反应还是平静的。不过,还是被曹丞相那句“别闹”和关羽大哥的“你已经过时了”给吓着了。可除此之外,其他的倒没觉得那么搞笑。据看过上集的人说,下部真是正经了好多。张丰毅曾在《鲁豫有约》说,台词是《赤壁》的一大特色,是导演有意营造的。毕竟,古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的真性情,更有写别字的可爱缺点(蔡瑁张允错字满篇的降书)。我们何必非得给人家戴上家国天下、满心抱负的严肃大盖帽呢?
所以,建议您看《赤壁》还是抱着轻松娱乐的心态比较好。
如果说好电影应该让人视觉满足,那《赤壁》下集算是做到了。整部电影最被期待的火攻情节不负众望,不单调动了大场面,也突出了小细节。在对观众的感官刺激上,做得周到完整,足见导演的功力。而周瑜在面对尸横遍野的战场时,所发出的感叹“我们都输了”,确实也讲出了观影者的感受。导演不惜笔墨地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让观众感受这场力量悬殊、以少胜多的战争简直就是肉搏战(以5万敌23万),而这一切努力似乎是为了告诉人们,战争是残酷的,无所谓胜负的,爱好和平吧。
不过,对这部花费6亿的大制作来说,这样的主题似乎还是小气了些单薄了些。
看《赤壁》中战争的大场面,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特洛伊》。与《特》相似的是,《赤》也表现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也突出了美色与欲望的因素。与《特》不同的是,《特》是阿喀琉斯的个人专场,《赤》则是一场群英会。曹操、周瑜、诸葛亮、刘关张三兄弟、赵云、孙权、鲁肃、蒋干……剧中有太多的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都不乏可爱之处。奸诈自负的曹操,冷静睿智的周瑜、淡定从容的诸葛亮,懵懵懂懂的鲁肃……在吴宇森的塑造下,所有人物都不再是史书和传说中的形象,而是贴上“吴宇森”标签的人物。
熟识而崇拜三国的人是不能看《赤壁》的,因为太不忠于历史,太不合乎逻辑了。而在吴宇森的侠义世界里,好兄弟永远比家国梦更重要。两军对战,更像是帮派间的群殴。他镜头下的赤壁大战,似乎并不那么神圣和传奇,只不过是被迫无奈下的选择,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战争和历史被最大程度的个性化、真实化。所以,孙刘联盟、赤壁火攻的目的只是为了把曹操赶回老家去的“梦想”,“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所以,去敌营刺探情报的孙尚香会爱上因会踢蹴鞠被提升为千夫长的孙叔才。所以,黄盖不是像史书所说假降曹操放火烧船,而是成了敢死队队长,中箭坠河。所以……
吴宇森的《赤壁》只不过是借一场战争讲他自己的故事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些雷人的台词,不可理解的情节,似乎也都释然了。吴宇森嘛!可我们去看《赤壁》是为了什么呢?可不单单为了吴宇森。观众期待的是一位名导演的史诗大作,是一部让人震撼的中国大片。虽然没看过上集,但在这下集的145分钟里,我唯一投入进去的只有火攻后的那段战争场面,确实拍得很宏大很震撼很漂亮。所以,我是不会再去影院看上集的,最多是有空时从网上找来看看。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