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喜剧片,有笑点有爽点还有一点点泪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怀疑电影最初的idea来自于那个很多人yy过的——我家里很穷,但我真实的身份其实是公主/王子。但这种桥段,过于中二,因此必须套上喜剧的外壳,竟然使它看起来不那么幼稚了,甚至还关照了现实,讽刺了一下中国家长自我感动式的教育。
是讽刺,不是批判,也许后现代已经不再有彻底的批判了。影片整体的基调是温情,马成钢最后那一段自我辩白,站的住脚,他们是操控了他十几年的人生,但他们付出的感情,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甚至他们的目的,也真的是出于爱——按照姥姥的那种养法,是真的会把儿子养废的——区别于那些打着爱的名义道德绑架孩子的父母。这里还有一个讽刺,甚至连那些布控的人,他们对马继业的感情也都是真挚的,有人会因为心疼他而违抗老板的命令,给他摆上瓶子,奶奶因为舍不得孙子差点诈尸,金钱不但能买来物质,也能买来真情,那些员工因为马老板的慷慨大方,不用为生计发愁,也就有余力去疼爱眼前的这个真诚可爱的孩子。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人为的环境过于虚假,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世界,有多少真实的成分?那个不经过包装的真正真实的世界,有多少人愿意接受?
马成钢的穷养教育是成功的,从某些角度来说,是站得住脚的,富二代的教育难问题,自古以来有无数的反例可以佐证,只看那些帝王就可以了,即使动用全国的力量,也没法在盛世培养出一个像初代帝王那样强大的君主。经过马成钢的穷养,马继业确实成长为一个正直朴实单纯善良的孩子。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但马成钢的私心没有实现, 他想培养一个接班人,他想让孩子按他的想法生活,而认识到真相的马继业,不可能也不需要继承家业了,他可以尽情的寻找自我,甚至逃离父亲的金钱。但他也不可能彻底的反叛,因为他的成长过程充满温情,他没有源源不断的愤怒来源,发现真相那一刻的痛苦,终将慢慢消退,以后回忆起来的,都是父亲的谆谆教导,还有体育场上一家人在塑料瓶海洋中的快乐。如果必须有后续的话,反而是大哥可能成为继承家业的那个孩子。
作为一个喜剧、一个爽剧,本片最大的逻辑漏洞,是影片的最后,马成钢毫无波澜的接纳了儿子的反叛,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个这么好说话、这么容易接纳现实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白手起家的富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