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人看哭了

昨天看《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有人看哭。
这确实是个把悲伤包装成喜剧片的电影, 无数个喜剧包袱掩饰不了整片弥漫着的蓝色情绪。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镜头语言一流, 作者感极强, 前半段颇有些去年杨紫琼那部《瞬息全宇宙》的镜头感, 但内核当然是天壤之别。 如果要给《从21世界安全撤离》找一个内核上相对靠近的电影, 我选《降临》。 主要是一种对人生的诘问: 如果在18岁就知道20年后你的未来会很糟糕, 你还会笑着活下去吗? 当然人不可能预知自己的未来, 就像你无法重复自己的青春。 就算你突然拥有超能力, 能在18岁和38岁之间来回穿梭, 你也注定中不了18岁的六合彩, 救不回38岁世界里骑车被撞死的夕阳群众。 坊间很多人把本片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类比,但我觉得本片更商业化, 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宇宙探索编辑部》里讲的是人如果坚持自我不被社会改变会遭遇的困境,核心人物是拒绝成长的中年人, 而《从21世纪安全撤离》讲的是人被社会捶打成老黄牛之后对无法无天18岁的怀念, 核心人物是对成长充满恐惧的年轻人。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出现了好几次, "长大后不要变坏啊",这句话本身就有一个潜台词, 就是我们长大后肯定要变坏的, 所以才会有这种祈求不要变坏的愿望出现。 38岁的你听着领导把你的功劳都抢到自己身上, 心里希望有个18岁的自己捧起投影仪砸到领导头上, 给他一点小小的青春震撼, 但38岁的你不得不坐在会议室角落保持微笑。 18岁的热血中二嫉恶如仇,变成38岁的胆小懦弱得过且过, 人的长大, 不就是无可奈何杀死年轻自己的过程吗? 除非你在18岁喝下了一瓶毒药, 必须每天很努力的排毒才能活下去,那样大概到38岁你还能保有18岁的心态, 因为你这20年除了排毒做不了其他的, 所以大脑永远保持着18岁的状态。 我昨天看的点映场,观众差不多坐了一大半, 前半程掌声欢笑声不断, 在共享单车那个包袱出现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全场笑得鼓掌。 后面情绪就急转直下了,听到后排有位女士小声问旁边的男人, "你怎么哭啦?",我心想,虽然这片子有点东西, 也没到要哭的程度吧? 怀念青春是有的, 怎么就哭起来了? 莫非他也有一个因为现实问题分手最后bad ending的初恋情人? 晚上回家刷社交网络才发现, 哭的不是一个人, 北京也有人看得大哭, 还被闪现的张若昀送三年级大的小脑干安慰了。 可能这是拍给曾经中二而且有过知心爱人但最终没有修成正果的男人看的电影吧。 很多女权人士看完觉得片子过于男频, 把女性角色完全工具人了, 所以对本片大打差评。 上面缺点确实有, 但我觉得导演不是刻意为之, 是实力限制, 就像有些男人不知道自己光着膀子逛街是对女性的冒犯还觉得自己英武一样。 但就电影整体质量来说, 它给中国电影观众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是十多年来没有过的震撼. 这种震撼不在于台词, 而在于镜头和剪辑. 那些五颜六色的油漆, 一个镜头切换到加热快进到20年后,再一个爆炸切回蝉鸣的夏天, 就这几分钟就把我给惊呆了. 绝对的作者电影, 记住导演的名字,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