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恶人的结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四星半,全员恶人,话题电影。真是一个电影里凑不出半个正常人。
在这个电影里会有诸多社会热点讨论事件:校园霸凌、谋杀霸凌者、家暴、虐待儿童、家暴反杀、恶童、宗教……
剧情简介大概就是男人的女儿死于四个霸凌者的恐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死去的女儿先后把四个霸凌者依次杀害,之后他把女人的女儿绑过去得知女儿死亡与女孩无关,但其实女孩才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她天生非哑,遭到继父性侵之后装哑,丈夫对妻子一直家暴是个家暴男,九岁那年用剪刀把父亲杀死(剪刀在后面屋顶那场戏也出现了),妈妈不让女儿受伤害把丈夫埋在天台花圃里,并对外声称金桔是她丈夫种的。妈妈也因受家暴而对女儿进行虐待,是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更加导致女孩装哑。女孩目睹好友的死并归咎于母亲的阻拦,然后女孩把霸凌者丢失的手机和证据都给男人,男人帮着女孩杀害了霸凌者们,男人、女孩、警官儿子(变态)联手起来完成复仇。男人想把所有与她女儿死有关的人全都惩罚一遍,就在他要杀死男老师时,女人误以为男人杀了自己女儿,而途中进行打断,就开启了一系列降智的飙车和谋杀未遂(先是想逼男人说出自己女儿的下落,但是意外的得知男人发现了自己的秘密,由此推断出女儿还没死,于是她相信女儿被男人送往了自由之路)。其实是当女房东把男人叫出去的时候,女孩就已经藏在箱子里面了,但是女人并不知情,可以推断出女孩与女人的关系并不好。女人飙车时对一旁多嘴的女房东一锤子砸下去最好的效果是当场砸死了,更加符合女人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正是女人的阻断让男人的复仇计划就此结束,他原本准备杀了男老师后,应该还要对女房东和校长还有那个年轻老师进行惩罚,也包括当时对女儿阻拦的女人。男人最后的罪行被公之于众,他也在楼顶选择了自杀,最后在母亲的替罪,警官的包庇下,女孩带着那只白鸽去往了自由的路。
除了剧情的出彩,有些镜头语言也十分巧妙:
1.开头林在福从水里爬上船,我就在想这个镜头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看到结尾林在福和惠君满身是水,坐在船上相视一笑,我突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看似爬上来的是一个人,其实还带着女儿的委屈和执念,这部电影还有点儿宗教色彩,这里也可以代表经过洗礼获得了重生。洗礼分为点水礼和浸水礼。行礼时主礼者口诵经文,用水浸、浇或酒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其成为教徒。点水礼即施行圣礼的牧师将祝福过的水用手点在受洗者的前额,而浸礼则是在施行圣礼的牧师主持下,将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中国教会存在这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效用及意义完全相同。
2. 十字架的涵义,小彤刚出场被霸凌团用胶水粘在墙上的造型就是一个十字架,合理关联一下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受恶人迫害的意思不言而喻,而耶稣“复活”的结局其实也代表着小彤最后的“逃脱”,看完觉得原来结局在开头就暗示过了(十字架还有赎罪的意思,放在小彤身上简直受害者or加害者视角都合适,只能说这个意象设计得太精妙了)
3.塔罗的暗示,霸凌组三人去雨夜古堡的时候,算塔罗翻开的第一张是棺材,预示她们会命丧于此,这里还有一个很典型的镜头语言,镜头里有一把红伞,红色释放的危机信号瞬间就让我在电影院提起精神了,每个道具和镜头的搭配都在传递信息。
4.鸽子的死亡,教室外撞死的鸽子,一是“不祥征兆”,预示有什么就要发生了,二是勾起了小彤的回忆—当时惠君受到了怎样的欺凌,她们一起救回来的鸽子是什么下场,其实从这里就已经在慢慢暗示小彤并不是任人欺负的小白花了。
5.彩蛋的留白,关于彩蛋其实我也觉得导演也是尽最大的努力了,监狱里只有小彤一个人坐在边上,所有人对她视而不见,而且铃声响起所有人都在往回走,只有小彤没动,也许是在说明这一幕是虚构,小彤已经坐着那辆车去往远方获得了自由。
6.在门口寻人启事的拟合程度非常高,林在福和霸凌者妈妈发寻人启事时都是不被别人重视的,而李涵面对两次的态度都是知情但回避的。
7.李涵当听到林在福说花圃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自家屋顶的花圃,而是去了废弃老宅的花圃,并且精准找到了那三个受害霸凌者的尸体。
8.李涵被丈夫拖到外面去捡钥匙时发现一把弯刀,而后来确实女儿用剪刀把继父给捅死了。
9.原版和新版之间校长女儿死法不一样,原版是倒挂着死的,新版是直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