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

「无风无晴的日子里,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在重重雪堆中奋力挖开一条通道,从家门口通向村口,然而挖了十多米就没有力气了,于是在冬天最冷的漫长日子里,没有一行脚印,能通向我的家。」
故事在李文秀的回忆里开始,她是一个梦想在能在北京实现自己写作梦的作家。
但19岁的她还没有足够的写作才华,于是她在乌鲁木齐打工的同时,投了一封信寄给了自己喜欢的作家,在那个作家的讲座上,她听到了作家给她的建议。「如果不知道从哪开始写,那么就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她仍旧在乌鲁木齐打工,正如她所说“虽然挣不到很多钱,但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呆着。”
直到她工作失误被辞退,那天,一个男人替她要来了三百的遣散费,却告诉她只有一百,那是她第一次感到社会的黑暗。
她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家乡,阿勒泰的一个小县城。
父亲在五年前去世,奶奶年纪大了,脑袋不是很清醒,记忆混乱,跟着母亲生活。她周转了好几趟车,因为语言不通,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母亲新搬的家。一开始文秀很不习惯村里的生活,然而在那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文秀也爱上了在牧场的生活。最终也决定跟着母亲去夏牧场生活。
她在那里认识了一个男孩,叫做巴太。
巴太喜欢骑马,有一匹最爱的马,因为四只脚都是白色,很像在雪地里行走,所以起名叫“踏雪”。
巴太很厉害,每次叼羊比赛都是第一,他还会驯马,最想做的就是去马场工作。
他很内敛,会在文秀被从树上掉下的马头吓到时,告诉她那是他曾经的伙伴。
他们游牧民族有一个习俗,马是他们最忠诚的伙伴,在马匹去世后,会把它们的头切下来,挂在村子最大的树上,这样想它了就能看见它。
在夏牧场时,会在知道文秀没有本子写作时带着她去树林里割桦树皮当作写作本。
他在那里给文秀表白了,也会因为爸爸不同意自己去城市的马场,所以小心翼翼的询问文秀,如果跟他在一起,她就不能去北京写作了,那么她还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吗。文秀只是笑,然后告诉他,她觉得夏牧场也很好,在这里也可以写出很多故事,她愿意留下来。巴太笑的腼腆,轻轻在文秀的脸上落下一吻,然后牵着踏雪飞快的走了。
在古尔邦节这天,他笑着把最爱的踏雪交给文秀骑。
巴太的爸爸是个困在过去的人,他墨守成规,尊崇着过去的一切。在大儿子喝酒冻死之后,他不愿让大儿子的媳妇带着孩子改嫁,因为他觉得孩子是他们家的人,也不愿意让巴太去马场,因为他觉得放牧才是他们家的生活。
他不愿意上交以前留下来的枪支,因为他年轻时是个猎人,那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感情。
李文秀的妈妈张凤侠是个很精明能干的女人,张凤侠的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带着她的婆婆去了一个叫做彩虹布拉克的地方开了一家小卖铺,生活还算不错。李文秀回来后,她打算带着她们一起去夏牧场,顺路去仙女湾小道,那是她和丈夫初遇的地方。她打算把丈夫的骨灰埋在那里。
她们在夏牧场住下了,有一天,她想去买一只羊回来养,因为价格不合适,最终也没有买。在回来的路上,她经过仙女湾小道,遇到了一个受伤的男人,她救了他。后来,那个男人跟着她回了夏牧场,并且谈起了恋爱。
高晓亮就是贪下了文秀两百块钱的男人。从乌鲁木齐赚了点钱后,想跟着朋友去草原挖玉赚一笔,却被骗走了全部的钱,晕倒在草原上被张凤侠救了下来。
李文秀知道他不是个好人,可无奈张凤侠是个恋爱脑,她坚信她在与丈夫初遇的地方遇到他,说明这是丈夫回来的另一种方式。
后来高晓亮偷走了奶奶在河边捡回的绿玻璃,以为那是极品和田玉。他趁着去镇上卖木耳的机会结识了一个倒卖虫草的男人,很久之后回到夏牧场也是为了高价回收虫草好赚更多的钱。却被文秀看见,文秀骑着踏雪冲上去找他理论,想要拿回奶奶的绿玻璃,没想到离开时高晓亮恼羞成怒,骑着摩托追赶文秀母女。
那是巴太生命中的两个最爱,踏雪和文秀。
耳边是张凤侠声嘶力竭哀求着自己救救文秀的声音,眼睛里是踏雪因为受惊将文秀甩下马背拖行的危险情景。
他最终举起弓箭,亲手射中了踏雪。
一片血红中,他哭着,亲手结束了踏雪的生命。
他带着踏雪的头,把它挂在了彩虹布拉克的大树上。
后来,巴太离开了彩虹布拉克,独自去了青岛学习。
文秀找到巴太工作的马场,那里也是踏雪的家。也知道了巴太因为踏雪的死亡,赔偿了马场一笔费用。文秀很愧疚,想要替巴太偿还这笔钱,马场负责人告诉她,这不是钱的问题,踏雪和别的马对巴太来说意义不一样。
再后来,文秀投稿到喜欢作家的文章被看见,写的书也出版了,但她赚的钱始终会寄给巴太的爸爸。
三年后,文秀再一次回到彩虹布拉克,巴太还是没有回来。因为踏雪的事,文秀始终愧疚。
在新年放烟花的那个晚上,文秀听见有人牵着马的声音,她转过头,看见巴太风尘仆仆却还是当年的模样。
「生活在前方牵拽,命运的暗流,在庞杂浩荡的人间穿梭进退,见缝插针,摸索前行。我仍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干必须的活,赚必须的钱。但我知道这平静和这繁忙中,深深压抑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