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忘了东京的草莓芭菲,却早就给童年的阿大买了一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开篇是静音的无声世界,父亲的同事用手比划着宝宝,父亲开心地骑车回家。然后我们知道了,这对听障夫妻迎来了一个“听得见”的宝宝,阿大。
听障人士照顾孩子的困难比单纯育儿要可怕得多,看了都替妈妈心痛,但妈妈明子除了在面对外公家暴的时候从未有露出过畏缩退却的表情。
一段段生活的片段组成了阿大的成长轨迹,妈妈一直在笑,温柔如斯,最大的情绪起伏是在阿大被冤枉砸坏了花盆的时候,她喉咙里发着沙哑的声音,怒斥邻居:你不能因为我听不见就欺负我儿子。可是邻居听不懂。阿大也不懂妈妈的痛心。
叛逆期来得太早太快也太持久,持久到童年的温馨快乐一闪而过。阿大斥责母亲给他丢脸,把自己的不如意和失败全都归咎在父母的听障上:你不要露出这副表情看我!
但这时候镜头并没有给妈妈明子表情特写
直到故事最后,才是一连串的妈妈的表情的走马灯。
妈妈在医院爆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声音,是她全剧唯一一次失态,她的惊恐害怕溢于言表,听了让人心痛。
作为一个coda,阿大为父母做得太少,而妈妈又为他付出太多,阿大才终于后知后觉。
妈妈永远愿意对阿大笑,她花20万就为了听到阿大的声音,她压抑着想念给他打电话写信寄钱,她等阿大回来,又一次次送他离开。
她甚至忘记了私奔的时候和爸爸在东京吃过的草莓芭菲,却在阿大因为同学嫌弃她说话方式奇怪的那一年,为了安慰阿大,带他出去吃了一个草莓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