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亦玫一起成长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刘亦菲演技真的绝了,我看剧习惯性抛弃演员本身,会沉浸式看剧,在看剧期间什么都无法打断我,因为这个,如果演的出戏真的是我的一种折磨。
刘亦菲演绎每次都让我觉得那些角色真的存在,即便已经知道是她演的了,但是我还是相信那么个角色一定是存在的,我不知道演技什么算好,我也不学,但是看小说看剧说的你演技可真好跟真的一样,我觉得应该是演的让人以假乱真就是演技吧?那么刘亦菲演的我确确实实觉得那个角色真的存在,每一个表情动作都是由角色透过刘亦菲向我们展示是。
《花木兰》花木兰的坚守自我,找回初心
《梦华录》赵盼儿唤醒的是人内心的热血,激励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去有风的地方》许红豆走上了治愈之路,慢慢去愈合曾经迷茫痛苦的经历
《玫瑰的故事》黄亦玫在成长中寻找自我,坚定自我,拿得起放得下,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不敢下一次。
从看《玫瑰的故事》由一开始和黄亦玫一样不理解为什么,在过程中和黄亦玫一起思考一起成长,到后来的豁达。
黄亦玫这个角色给我了一个具象化的《当下的力量》那种不念过去,不思未来活在当下的又一实例。黄亦玫让我学会一个道理,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我们是人,怎么还能不如马?所以不要美化自己未选择的那条路,做自己向前看,不要回头!
黄亦玫父母是清华教授,出生出香门第,人又长得漂亮,从小学习又好,学习能力强,工作又突出,遇到的人也没有过很坏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捧着长大的姑娘,从未失败过。
实话就是我不理解爱情,如果黄亦玫的所有爱情不是爱情呢?爱情是做自己,如果中途迷失自我,那就不是了,黄亦玫爱过了,发现自己迷失,及时止损,黄亦玫真的天生就有爱人的能力,不管是失望后的初恋,还是脱离后的前夫他们做的那些,她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初恋或者前夫有哪里不好,说的都是不合适,他们都很好。
看到结尾我释然了,随着黄亦玫的成长,仿佛感觉我陪着她成长一遍,不怕失败,永远都是真心实意,敢爱敢恨,黄亦玫愿你平行时空向前走,不回头!永远都能做自己,不要向现实妥协,你就是最好的!!!

周追求者一个有着七年未婚妻的老实人,因为黄亦玫貌美即便被拒绝,还在幻想黄亦玫会喜欢他,在民政局公然悔婚。
因此黄亦玫被迫成了毁坏别人家庭的人,不过一起工作喝的咖啡,老师请吃饭表白,黄亦玫明确拒绝了。
芝芝找上门,黄亦玫直接就敢说:“ 他那么老,我喜欢他,我有病啊! ”
周老师到学校表白,黄亦玫直接戳破他对自己的妄念,不要把出轨说的理所当然。
“你身上有什么特别值得我喜欢的地方吗?我拒绝你不是因为有顾虑,也不是因为同情关芝芝,而是因为我不喜欢你。”
后来芝芝经过黄亦玫点拨迅速找回自己最后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你长得好看,工作也好,你完全可以为自己活啊,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
这个时候的黄亦玫还是那个敢爱敢恨,无忧无虑,肆意洒脱,爱幻想的小太阳,即便遇到这种事她依旧不在乎,该上班就上班,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做好自己,哥哥开除了她,她立马就面试到一家新的公司。

遇到庄初恋,人生的轨迹开始发生改变
庄啊,这辈子你都不会理解黄亦玫,因为你根本不懂,黄亦玫一直要的是态度,不是让你二选一,不是让你谎话连篇,还要给她一顶帽子,说为了她好,怕她疑神疑鬼。
是你人生规划中没有她,还要自以为是的说她无理取闹,最终她彻底失望选择了分手,五年你以为事业有成就能让她跟着你走?
你不把当成你个独立个体,要她依附你。“那是你的决定,不是我的。”
黄亦玫通过第一段感情没有放弃的是工作,即便恋爱也绝不依附,自学法语,被伤依然没有彻底放弃,刚开始可能伤心过,但是她迅速投入工作,很快找到了新方向,一次特殊儿童的艺术展,黄亦玫毅然辞职考研心理学,开始新的人生。
黄亦玫谈起恋爱一上来就all in,全心全意。
庄对黄亦玫几分真心不知道,看不分明,直到最后他都不懂黄亦玫究竟为何跟他分手!
认知不同三观不同注定走不到一起,一开始我还经常骂庄,直到最后他们二人见面我才发现骂他干嘛?不是一类人何必呢。释怀了,没必要,原谅了,不是谁对谁错是一开始就没必要走到一起

方前夫的经历让她再次看清自己
她开始向内收敛,向内求,不再像从前那般,好像是在向现实妥协。
“人就应该自私,就应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先爱自己才能学会爱别人。”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不是这样,黄亦玫从不向现实妥协,她一直在往好的发展,她在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姜总的出现,宴会黄亦玫重新穿上那件黄色礼裙,但是气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告诉姜总
“现在的我更想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做一顿饭,珍惜身边的人,这些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
我第一次开始想一个问题:是不是一直成功的人会想自己的生活来一点失败,这样更能成长,而只有惧怕失败的人,才不会成功。
而黄亦玫不怕失败,一次次去试最后她活出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我爱他,他就排第一”。黄亦玫一直强调的是我爱他。我是主体。那么对方如何不重要!!!对方就是垃圾,只要黄亦玫喜欢,那么就是第一。
“我男朋友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还是我是主体,我愿意那么他就是最好的黄亦玫一直都是以我为中心的爱,“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这句话好像一直贯彻到了最后“离婚了不是爱人,还是家人”
最后方可能是真的醒悟了(这家伙从一开始装的就像,最后会不会装就不知道了),不再像从前那般控制欲超强,但是醒悟的太晚,伤害一旦造成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所以人做事的时候无论什么事,针对的人一定要想清楚,这个人对自己究竟多重要,不要等将来后悔,破镜无法重圆,注定了不可能回到从前。不管他装的还是真的醒悟,黄亦玫只会向前走不会回头了,不管他释然没有,反正黄亦玫真的释然。

家明灵魂的羁绊
第一次相见是画作与音乐的碰撞,也是两个灵魂的碰撞,家明始终尊重黄亦玫和小初。
两个人互相了解,所以家明一直叫的都是黄亦玫,他知道她要做自己,在自己要死的时候他说:
“总有一天你要忘了我,你要往前走,不是你不会,是你必须这么做。”“方太初会长大,你要陪着她长大,等她长大以后,第一次喝酒的时候你一定要告诉她......我好像看到方太初长大后反驳你的样子......”
到了最后他都在让黄亦玫向前走,而不是向后退,他还在和黄亦玫聊太初真真正正的把太初当朋友。黄亦玫会在家明想要爬山时做一系列计划帮家明实现执念。
在家明说出捐献遗体的时候,只有黄亦玫心里即便难过,依然没有劝他放弃,会陪家明完成执念。
看家明的经历我不禁回想起,曾经我以为我快死了,然后也是家明那副死样子,劝说家里人干脆放弃我算了,他们省心,我死了也不用痛苦。这可能也是导致我家人对我管的越发严的原因,可能时刻担心我死了?自己造的孽啊!
就特别理解家明说的多羡慕得了癌症的人,他们最少在一定期限内是安全的,可以去做自己没做过的,可是一个未知的死期还要时刻注意着,这不能做那不能做。
所以我也特别欣赏家明最后敢于去尝试自己一直没有做到的,完成了执念挺好的。他即便死都是开心的吧。
如今站在黄亦玫的角度,我真的想把家明叫醒,最少给她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吧?动不动就说自己要死了,黄亦玫那句“又不是现在死。”
她懂他所以理解他的怕死,他并不是真的向死而生,而是用不怕死不在意来麻痹自己,她知道他对爬山究竟是怎样的执念,她知道看似是家明放弃了,但是他究竟多想爬上去,所以最后他离开了,她选择上山而不是向下找。
这里我哭的老惨了,一方面有家明这个角色,一方面黄亦玫的情绪感染力真的强的可怕。他们都很懂对方,同频共振,即便家明死了,黄亦玫最后把家明那份活了下来。他们彼此在一起的时候都有变得强大,这可能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黄亦玫和小初的母女情深
黄亦玫在教孩子的时候引导她独立,告诉她生命的意义,不畏惧离别。
她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很好的妈妈。“只要你存在,就能让我感到幸福。世界很大 ,人穷尽一生也难探之一二。我的女儿,决定生下你,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认为:不管是苦是甜,人间值得一来 ”
“你第一次听到离婚这个词的时候刚刚四岁,很多人劝我,不要让你过早了解成年人的世界,但我选择对你坦诚,希望你跟我一起接受生活的改变,不同的人对于这个词有不同的认知,我认为的离婚只是一段关系的终止。而不是人生的失败,我们的一生 只是在这世界的匆匆一瞥,一切都有终点,才会格外珍惜眼前,我亲爱的女儿,不要惧怕,所有的离别都是因为我们相遇过”
“小初 死亡不过是一场告别,生命是世间万物通过一个躯体承载灵魂的过程,死亡只是交还这具躯体的时刻,我们不需要去一个特定的地方怀念他,心里有就永远都有像傅家明一样,妈妈也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希望你能理解 在我们告别的那天,满足我的愿望。小初 希望你回首半生时能像我一样,庆幸自己有过那些遍体鳞伤,却酣畅淋漓的经历,而不是在安然无恙中度过一生,愿你也能找到家明这样的人,一个能把整个世界带到你面前的人 。”
真的很喜欢黄亦玫对女儿的教育,如果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告诉我,我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会是什么样?而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我,我和别人不一样,这不能那不能,这你长大就懂了,那你不需要知道。
也许我长大不会那么迷茫。但是他们那么好,只是以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也没错,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不知道怎么面对一个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女儿呢?
这里我就陷入了另一个误区,美化了自己未走过的那条路,以后不要试图美化自己未走过的路,因为既然发生了那都是最好的,也许我即便生活在那种环境还是会迷茫。不抱怨不苛求自己和身边的人。就像观众不要美化黄亦玫没有走的另一条路,你们根本不知道另一条路会不会更糟糕。
曾经有个人告诉我:没有任何人任何物能让你坚强,指引你,只有你内心想要强大你才能强大,不然就是再多的鼓励也是没用的,你能从迷茫中走出来一直都不是因为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潜意识本身就很强大。不要把所有自己的成功交到其他人手里,你的成功从来不是因为别人,而是你自己愿意。
黄亦玫之所以成功也许是不苛责自己呢?而且也不苛求女儿,她认为自己不会的也要求自己女儿会,相信自己会的女儿一定会,所以女儿做什么她都支持。
“人必须允许自己有缺点,如果每件事都可责自己,就活的太累了。”黄亦玫教孩子,
“念书的时候压力大点没关系,学会了就自由了,想在哪学在哪学,想学什么学什么。”所以啊,学习的时候多给自己一点动力。

黄亦玫和苏苏姜总的闺蜜情
苏苏从黄亦玫身上看到的是自己没有的,每一次她们都能在对方需要自己的时候出现在对方身边。“恨也是一种消耗,他们不值得!”

姜总在黄亦玫身上看到是那份敢冲得劲,所以即便后来出去重新创业,她还是愿意去找黄亦玫合作。
“人要有做决定的勇气,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
“你把事做好了,钱自然就赚到了。如果只盯着钱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金钱是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可是人不能栖息在桥梁之上。”
黄亦玫在姜总身上学到了,总结出来的也做到了。很多事情不要盯着结果,事情做好了,结果自然是好的,从细节做起。

黄家坚强的后盾
妈妈说:“有时候痛苦正是因为你做了正确的决定。选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自我疗愈的方式。”只要走的路是正确的,就不怕了。妈妈虽然平时严厉,但是在大事面前会支持女儿的决定。
爸爸说:"黄亦玫这个名字,永远代表最真实的你,而不是依附于任何人和任何环境。"爸爸无论什么时候在支持女儿做自己,“人这一辈子说白了,也就那么几十年,只要开心的时候比难受的时候多那你这辈子,值了”
黄亦玫被周疯狂追求,牡丹怒怼好友不知廉耻!厚颜无耻!恬不知耻!无论生活还是感情上都会对妹妹事无巨细……但是他也是自以为是为妹妹好,还好后来有苏苏看着,否则牡丹哥不知道会做什么了。
黄亦玫有最好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嫂嫂,后来还有了宝贝女儿多好啊。不要总看到别人的坏处,也不要去美化任何一个人。

四十岁从此世界在我面前
四十岁黄亦玫学习开飞机,遇到了何教练,何教练遇到了低谷期,黄亦玫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去开导
“你才是二十四,你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而且还不止一个,到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次的挫折也不算什么。除了生死,没什么大事。”
之前谁给我说过类似的话来着,大概意思就是你现在小遇到的困难,是你现在解决不了的,但是在年纪大一点的人看来已经不是大问题了,但是年纪大的他们会遇到他们那个年纪遇到的困难,他们解决不了的。每个人都要去经历才能成长,人教人可能教不会,但是事教人一教就会。还是要多去经历。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不行,一次不行就多试几次呗,反正我才刚四十,搞不好我能活到九十,离死还有五十年,那我就还是小孩,有的是时间。想做什么就去做,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在成功的路上。”
可是往往我们有很多事连第一步都不敢迈出去,害怕失败,迟迟不敢踏出那一步那不就一直无法成功,哪怕我还有几年也不耽误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又不会马上死,黄亦玫的心态真的值得借鉴。
“如果他们不录取你,你的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是如果他们录取你了,一切不是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变吗?”
失败了没有损失还是这样,成功了更好,那么有什么不敢的?曾经在我极度迷茫的时候,我的小师父告诉我过类似的,然后我踏出了一步,接着事情都很顺利,即便中途遇到一点小挫折但是很快就过去了。
有时候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可以把事情想得糟糕,但是一定要知道你的设想不一定是真的,不要急于忧虑,想做的事立马去做就是。

“爱情就像随机事件。”所以我也不知道何教练和黄亦玫之间是什么感情,但是我知道黄亦玫是自由的。
“你迟迟不下定决心,是你不想面对那段失败的过去,世人都在歌颂成功,没人注意失败,因为失败比成功多得多,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既然所有人都会经历失败,失败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只需要承认它,接受它,然后丢掉它,去他的。”
“别在意一时一刻成功,失败。那只是瞬间,不能定义一生。如果你感觉身处低谷,正在经历至暗时刻,那证明你以后的人生,都会比此时更美好,更明亮。”
其实这样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只要经历过低谷以后都是光明。没有什么还能打倒你,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过于有压力,人生就是这样,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很多人觉得这些道理假大空,可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其中的奥妙,你觉得这些不能令你成长说明你还没有经历过,也挺好,很多事你不想明白,别人无法逼你。
“世界在我面前
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从此
我不再希求幸福
我自己便是幸福
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
一切都被接受
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
最后黄亦玫活出了自己,不再受其他束缚。黄亦玫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成长的道路上是孤独的,但是如果一起成长怎么不算一种并肩而行呢?希望所有想要活出自我的人都能做最美好的自己。
很多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要运用还是难的,懂不代表能做到,希望我们也能拿得起放得下,就像黄亦玫一样,也许没有她那样的貌美,没有她那样有家里人无条件支持,但是真正要做自我,本来就不是要靠别人啊,自己菜就多练,多尝试,学习不就是为了自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