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一定是二选一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以“家庭港湾”为背景,但却引人深思“生而为人价值”的电影,氛围上偏放松搞笑且略显慵懒,播出纪录片的一段更是讽刺了一把“新闻学”。 不过我更多看到的还是人文写实,透露着川渝地区父母辈扎根本土的发展思想,也有年轻人外出创一番天地的决心。电影把“往外走”和“回家里”两种形式对立的发展方式给淡化了,其冲突性的逐渐失位又把主题带回到“家是永远的避风港”这个根柢上继续延伸。 反成功学或许是其中的暗线,虽颇有现代人所示的“躺平理论”的意味,但也绝非简单的二元论,他们认为“躺平”并非消极沮丧的人生目标,可能大家只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栖身之地。如今社会和制度无差别地给所有人套上了桎梏,我们都按他人的定义来扮演角色,但自己却无法参透这些定义背后的价值。 正如片名《走走停停》一样,电影所示只是角色人生故事的一部分:母亲去世却得了最佳新人奖;父亲没有留下一滴眼泪却用笨拙的言行来表露心声;妹妹去了大城市开店;柳柳有了新的家庭;而男主吴迪……他们什么时候算走?什么时候算停?不管如何,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的,才叫人生。 我们的人生到底要到哪个阶段才需要用成败价值来衡量?或者究竟要不要用成败来衡量?过去、未来、当下,我们当然可以用or来划分。但自我价值判断的答案却不一定要在gold/shit中二选一,无论瑕疵与高光,都自有其存在的肯定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LuckyStrik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