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惡之間不存在天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殺人短片》,電影裏的華沙猶如記憶中故鄉的小鎮,陰冷、充滿危機。影片中的光影塑造令人印象深刻,光影打在人物臉上,時常一半明、一半暗,用光影的明暗展現人物內心的複雜與掙扎。
電影的主角外型類似於《香水》中消瘦、怪異的男孩,導演通過細節刻劃他的性格,如從高架橋將石頭輕輕推落,在廁所將挑釁他的男子一把推倒。電影在殺手殺人之前幾乎都是狀態性鏡頭,用白描手法展示Jack的反叛與天真。
導演將殺人過程詳細描繪,從勒繩套住的士司機頭,到火車經過時司機從繩索中掙脫,到殺手返回敲擊司機頭部,最後司機被拖至河邊,殺手掄起河邊石頭敲響司機頭部,殺人過程本身作為具有懸念的情節展開。
影片中人物關係被視為命運化的呈現:一是殺手與受害人,是偶然與巧合之間達成的關係;二是殺手與律師之間亦存在某種偶然與命定色彩。與《無休無止》一樣,電影結束於一場判決,更準確的是結束於主角的死亡,展現導演的悲觀主義觀念。律師的仁慈讓觀眾感到他是導演的化身,替導演道出懲罰的目的並非懲罰本身,而是為了警告後人的觀點。導演亦將觀眾置於上帝視角,讓觀眾參與探討人性,並產生對的認同。
《殺人短片》的確會讓觀眾聯想到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但兩者截然不同。《殺人回憶》是竭力追求電影劇作的精巧設計,而且《殺人短片》更多是基耶羅夫斯基的作者性表達,是《波蘭交響曲》。從歷史語境來看,1987年波蘭解除人口流動,人們可以在鄉村與城市之間相對自由地往返。
© 本文版权归作者 Jess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