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观后随笔

小时候偏爱拥有完美结局的童话故事,长大了逐渐学会接受事与愿违,如果结局不好也没关系,如果现实就是这样,我接受但我无法排解,《白日之下》就是一样一部电影,它在陈述事实,它在告诉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电影的结局就是现实当中会发生的,没有什么happy ending,干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很多事情就是没有结果的,我接受了,因为我长大了,我能理解,但是我他爹的就是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我能理解接受,但是我无法排解我心中的无奈愤恨与憋闷,我始终相信正义终将来临,做了坏事的人终究是被绳之以法的,就像电影的结局,女主在车里从雨天驶向晴天,阳光就像是姗姗来迟的正义,媒体行业会一直存在,记者这个职业也不会轻易消失。
《白日之下》这部电影真的好好,好在它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它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能通过这部电影反思些什么,关于残障人士的赡养照护问题,关于残疾人性qin问题。甚至于时间愈久,这个问题只会愈加被重视,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讨论它都不会过时。
看完电影的那一刻我是五味杂陈的,因为我都能理解,我知道败诉是应该的,因为证据不足,只靠一小段视频根本没办法定罪,更何况受害者智力受限压根就没办法做指控,(所以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是否我们的法律需要更加完善一些,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残障人士自身的权利)那么记者她做错了吗,她通过暗访揭露机构种种恶行,尽管败诉了让机构的人无安身之处但她不应该这么做吗,她没错啊,她做到了一名记者该做的事,是这个社会,没有完整的监管制度,没有那么多的空间人力物力去妥善安置这些人,而记者只不过成了社会进程的牺牲品。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