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想怎么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隐喻是可以被解读的,那些表层故事叙事之外的难解的象征元素都可以在文化圈层中找到对应的解释,陨石、塔、沼主、积木……通过溯源,你可以在日本的历史中找到来源,这些地方是宫崎骏有意的寄托,是可被解读的,但并非我的关注点。 这篇故事的叙事线复杂重叠,并不是完全出于剧情精心考量的需要,而是出于给出论点的必需,剧情在这部影片中不是主要。因此,大量一般观众会对缺少讲述的设定和无逻辑的推进产生疑惑,从而对故事产生一种陌生的叙事抽离感。而在此之外的情绪渲染,宫崎骏也从往日的制作范式中将其剥去,因此这故事就变得“平淡无味”起来,但这正是宫崎骏本人所有的思考和艺术偏好。以往的商业性让步都在这里被否决,他把在《千与千寻》里退步的结局设定在这里放在了最喜欢的部分(看似截然而止),他把故事的表现形式和主题放在了表层叙事之上……这些都使这部影片变得难解少有趣味,但对于宫崎骏来说,这才是完全的真正的他,是他艺术思想的结晶。 这部电影实际上不是献给一切热爱吉卜力动画的粉丝,而更像是献给他本人;这想活出什么样人生的问题也不像抛给一切观众,而是一个老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在这些刻意之外,让我觉得感动以及兴趣十足的是那些不被理解的,不经意的天才展露。这些“自己不太能理解”的部分正是一个人艺术自觉的所在,动画是想象的艺术,但不完全是虚拟的,是与现实接触的。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宫崎骏通过对梦境和想象的刻画完美发挥了动画这一体裁的魅力,由故事开始的想象,在梦境里畅游,最终又毅然决然地面对自己与现实,选择回到这块并不完美的土地。“我头上的伤口也是我的罪,我要回到这块我深爱的地方”对一位艺术家来说,一切的说教都是无益的,就像托尔斯泰文章里被人们一笑而过的片段,宫崎骏不会给出世人应当遵守的条例,他只是在对自己喃喃自语。 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以及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交织,情感与理性的纠缠,动画是伟大的造物,所有艺术形式都是如此。宫崎骏用自己的一生给出了这问题答案,动画不完全是美的,但他可以追求美——人类也一样,我们身上都带着一些小毛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始终向往天空,又回归大地。 那么,最后以这封面上的苍鹭那句告别作为本观后感的结语,也是我个人认知下宫崎骏和所有观众们的道别: “你最好把他忘掉,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再见了我的朋友!” 像极了徐志摩那首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我将永远将你对动画的感情与爱铭记于心,这些是我们交回时互放的光亮,即便忘记也将如烛火一般环绕在内心深处。 再见了,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