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一般,但好像评分不该给太低

一直在我待读书单里的《沙丘》大概是和银河帝国系列并列的“科幻史诗”。但至少电影版本的第一部似乎并不符合我的预期。 倒不是说为此付出的时间金钱不值得——相反,非常值得——但落差和错位感贯穿观影始终。纵使昂贵的IMAX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视听体验,很难说我真正沉浸其间。 第一感受,电影《沙丘》(仅论第一部)更像是套了科幻皮的传统西幻故事:放大乃至抽象化的自然元素,星际间君主与贵族的政治纠葛,富于叛逆心又肩负使命的“勇者”……太多东西在几十年的文艺创作中被反复使用,乃至解构。换言之,故事本身(至少电影叙述的部分)只能说是个老套的史诗故事开场,谈不上烂俗但实在略显单薄。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吐槽的什么“为什么能星际旅行的人类还在用冷兵器打架”云云并不构成有效的批评。这本就是个设定在宇宙的奇幻故事,那么多一眼便知的文化元素和原型只是在空间距离上拉大了而已,就像片中庞大而少有实际意义的机械巨构,更多地是在提供感官刺激与氛围感。一定要找补的话,星际距离的障碍也足以把人类拉回到数百年前沟通不畅的年代了,空间尺度的扩大带来文化的倒退也不算不合理。 造成观感不佳的另一个原因,大概在于“第一部”:太多的设定需要铺陈,有待建设的是一整个“帝国”,而电影这一载体注定无法与原著小说的书本在信息密度方面相比。所以“主旨”的部分在第一部《沙丘》中是让位于故事讲述和背景铺垫的,甚至几乎是留白的,只在几句旁白和甜茶穿梭在沙尘暴那段里略有体现,基本完全交给下一部去表达。关于既定未来下对自我意义的诘问也好,关于政治里是非黑白也罢,更广的或许与殖民主义的反思、生命与自然的禅宗般的思考,大概都留给第二部去发挥了。 所以,尽管体验感不够沉浸,文化元素的设定也实在让人觉得单薄,《沙丘》第一部依然能支撑起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部的期待,大概也还会找机会补上小说,如果有时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