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艺术不多见了,要保护

曾经有个时段,社会上比较流行讽刺的艺术形式。
比如,冯巩牛群的相声,现在深刻的记得《领导,冒号》;比如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小朋友们都耳熟能详。
还有各种辛辣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都是针砭时弊,辛辣热烈。
近年来,感觉这类文艺作品很少见到了。所以,看到大鹏的这个作品,竟然有点怀旧的感觉。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追求并且信奉最朴素的“真实、善良”这些理念,并且为之奋不顾身的,都是小人物呢。变成大人物以后呢,观念和规则就变了,对吗?
那肯定是变了,大人物要么掌握资源,要么手握重权,最起码也能拿捏一部分人的命运,不然咋能称得上是大人物呢。他们更多的时候要考虑驾驭,要掌握平衡,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诉求,紧紧依靠一腔正直善良的热血,肯定是不行的,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肯定要讲究点谋略的。
再有,领导讲究个“威严”来维持自己的形象,必须正儿八经支棱起来,不然随便有个人都能上前给你提个要求,恐怕也是驾驭不起来。要“威严”,多多少少就得端,甚至要装腔作势,时间久了,真是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
小人物呢,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干来奋斗幸福生活的,遵循的是按劳分配的社会规则,90%以上的人,信守和遵循的是这样一套社会价值。
大人物呢,一边要有谋略的分配资源,一边还要用这套看似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教化“众生”,以维护好他们的“统治”。像董事长那样白手起家,有情怀、有理想的,课独善其身同时兼济天下,像徐总、托马斯那些,在玩弄权术中利欲熏心的,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74万评分8.1,看来,讽刺艺术还是有市场。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丫儿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