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年年有新意

电影《年会不能停》影评
一、引言
- 钳工胡建林(大鹏 饰)在集团裁员之际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裹挟在“错调”事件中的人事经理马杰(白客 饰)为保饭碗被迫为其隐瞒四处周旋。从“工厂”到“大厂”,从“蓝领”变“金领”,胡建林因与大厂环境格格不入而笑料百出,也像一面“职场照妖镜”照出职场众生相......胡建林为何能在裁员之际一路升职加薪制霸大厂?马杰又能否在“错调”事件中全身而退?这场离谱的“错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惊天大瓜……。(出自豆瓣)
- 总有理想主义的光辉在照耀。快过年了,负面的东西大家都不敢上,在尺度的边缘游走,编剧功不可没,是懂生活胜负手的,但是缺了些真实,不过观影也够了。
二、电影内容与角色分析
- 故事概述:故事的明线是胡建林参加年会表演节目,人生缩影与年会形成羁绊;暗线是打工人在职场当中的辛酸与无奈,以及渴望通过年会宣泄心中的苦楚。
- 角色深度:
- 胡建林:高级钳工,懂技术但是不懂职场
- 马杰:人力组长,懂职场但是唯唯诺诺
- 潘怡然:外包员工,有能力但是没有学历、背景
选了公司里面最典型的员工,其实现实当中很难找到这样一家工厂,能发展成为大厂,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讲清楚公司到底如果成长和发家的,为谁提供服务?落后的工厂为什么还在纯手工的制作零件,不能影射只能杜撰,然后让观影者在自己的公司找共鸣,是不是都有同样的领导、同样的事、更多的是拍给白领、金领、大厂的同学们看的。
三、制作与表现技巧
- 导演与编剧:董润年,青年编剧。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2011年,他的首部戏剧作品《戏王之王》于木马剧场一经上演,即备受关注。代表作品有《丑女无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摩登女婿》、《厨子戏子痞子》等。
- 摄影与剪辑:谢征宇,北京电影学院助教,生于1973年,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获摄影技术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8年,谢征宇主动辞职,不再继续担任教师职务,也离开了供职十年的北京电影学院。近几年,谢征宇与姜文导演合作密切,《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皆由他掌镜。黄曾鸿辰,本硕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电影剪辑师。参与《我和我的祖国》《我们:〈夺冠〉幕后纪实》《极:〈悬崖之上〉幕后纪实》《风起洛阳》《保你平安》《独行月球》《热烈》的剪辑工作。张一博,男,云南人,中国影视剪辑师。母亲杨瑾屏是云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2009年张一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影视摄影进修班。201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广告、 MV 影像创作研究方向。主要作品有电影《三分钟》、《少年的你》等。
- 音乐与音效:黄逸歆,电影配乐师,毕业于伊斯曼音乐学院。黄铮,音效师。2006年赴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留学,专业为电子乐制作和设计。2013年8月1日,他和富康等人共同创办的北京声林音效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他任总监。2017年凭《火锅英雄》获得第31届金鸡奖最佳录音。
四、主题与意义
- 年会的重要性:在《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中,年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公司聚会,它更是一个展示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和促进团队沟通的重要平台。电影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年会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年会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过去一年的成绩,更是为了激励员工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影片最后强调年会的目的不在豪华、铺张,而在人心,聚气,5000万的年会费用,远没有给员工带来的实惠更重要。
- 人性与冲突: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设计,也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人公胡建林对年会的热情和坚持,体现了其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而副总裁、HR等反面人物,对成本和效益的关注,对处在变革期的公司发展,期望通过裁员来缓解,难度过困难时期,则反映了其在商业世界中的现实和理智。这两种不同立场和观念的冲突,不仅推动了电影剧情的发展,更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价值观和人生选择的思考。电影中的人性冲突不仅仅体现在个人与个人之间,更体现在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在自身因机缘巧合的受益,而逐渐迷失的过程中,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种内外双重冲突的设计,使得电影的主题和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 电影的社会影响:《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提醒了人们在企业文化中,年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提醒了人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年会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聚沙成塔,人心聚则公司成,很多时候公司并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解成是老板一个人的,好的老板会带领公司员工一起奋斗,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稳定器。
五、观众体验与情感共鸣
- 观众参与感:观众体验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情感共鸣则是观众体验的核心。在《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和角色塑造,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忘的电影之旅。里面有几个包袱,超出了原本的预期,“点名”裁员、“甩锅”管理完完全全戏剧化的呈现了职场的日常工作,有夸张但也有写实。
- 情感高潮与低谷:影片有几处高潮,需要反复观看才能明白角色的辛酸。一处是在天台,关于工作的追问;另一处是结尾,莺莺燕燕的RAP。情节的过度比较快,可以看出来是几个包袱叠加出来,前后转成。
六、评价与结论
- 电影的优缺点:优点是剧情紧凑且引人入胜、角色塑造立体且较为匹配、敢说实话且不走寻常路;缺点是部分情节过于理想化、部分角色的内心活动在呈现上未做区分(比如马杰内心幻想穿帮,然后按全楼火警的桥段)
- 推荐度:电影院的票房和豆瓣的评分可以证明值得一看,抛开工厂的背景,看到都市白领的日常工作,而且这部分人也是观影的主力军,切题且有意义。
- 未来展望:特别推荐给高管看,这种敢说实话,又不能乱说话的电影不多了。尺度、分寸把握的很好,不过最大的不写实,就是公司的日常并不是几句对齐颗粒度的虚话就能完成,权利与责任相匹配,年会更多的应该是吐槽大会,为大家谋福利共发展。
七、结语
观影前我就觉得,这拍出来是能播的吗?尺度得有多大啊?领导能乐意吗?种种疑问回荡心头,观影后我也不得不佩服导演和编剧的本事,用巧思化解尴尬,没有员工真正意义上的喜欢“年会”(除非有奖,哪怕是抽奖),年会都是公司拍出来给领导看的,这真正违背了年会的初衷,聚人气,指方向。我很同意最后胡建林说的话,“5000万搞个年会图啥,公司不好可以一起想办法”,公司需要的是归属感,领导不仅要自己过得好,更要让员工过得好。期待后面还能有这样的片子,反映问题永远不过时,永远相信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写影评的元尹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