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隔阂与大家长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新年将至,又是一个年关。
人们一年到头盼望着这天回归故里,举家团圆。然而历年来,每当人们要面临这个被无限放大的节日时,畏惧的情绪始终没有消减,亲情,反而有愈加淡漠之势。
《过年》聚焦东北农村一户姓程的大家庭,二老三儿两女一孙,加上兄弟妯娌共13口人,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经历了一地鸡毛的家长里短。影片将传统中国家庭的亲情纠葛、爱恨纷争浓缩在一起,在看似喜庆祥和的过年氛围中,程家人各有各的小算盘,人齐心却不齐。透过程家的遭遇,影片也发人深思,什么样的年才是人们心头真正所盼望的。
《过年》讲述的故事既世俗寻常又耐人寻味。表面上是一出呼吁亲情的小品,内里探讨的却是隔阂与大家长制的消亡。
在程家,有两代人观念的隔阂,程子起初看不上大川的事业,为此多年冷落二女儿;有夫妻相处的隔阂,大儿子的软弱向来被大儿媳看不上眼,大女儿也连年遭受大女婿的苛待;有兄弟反目的隔阂,二儿子与小儿子会担忧老人顾此失彼而大动干戈;有拜倒钱权的隔阂,大儿媳眼里只看得到利益,搜肠刮肚地想要从这家人中挤出油水......
亲情在如此多的隔阂中显得势单力薄,五味成杂的团年饭自然怎么吃也香不了。如此看来,是隔阂导致了程家亲情的淡漠,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隔阂?
事实上,程家的隔阂,早已埋藏在传统大家长制所培育的儿女性格之中。
大女儿和大儿子代表着服从的一面,他们通常显得懦弱胆怯,会通过自我牺牲和愚孝来尽可能成全家庭的体面,而这样的人往往会忽视内核的自我,容易陷入人格冲突而走向极端。如同大女儿连年忍辱负重,渴望大女婿浪子回头,最终自己一次次受伤却又于事无补;大儿子则像软柿子一般被大儿媳轻松拿捏,最后却只能靠醉酒换取卑微的男人气量。
二女儿和二儿子代表着反抗的一面,他们不愿顺从父权的威慑,企图挣脱传统家庭的羁绊,但往往这样的人容易滑入“断亲”的无依之地。正如影片中二女儿被撵出家门,但凡她性子再倔些,便可能再不回头;二儿子则自愿放弃接父亲的班,选择在学业上精进,但碍于还未独立,不得不与父亲周旋,他图是终将远走高飞。
小儿子和小孙子则代表着骄纵的一面,传统家庭中他们向来是被全家捧在手心的一类人,也因此容易被宠溺到忘形忘本。影片中小儿子今天的放浪形骸或许正是小孙子未来的缩影。
程家的一地鸡毛,不是亲情的矛盾,而是在传统大家长制下,人人只关注一个权威,要么服从、要么反抗、要么骄纵,彼此之间互不理解、缺乏鼓励、不懂忍让。而一旦大家长缺位,这样的家庭便会立马失去轴心。这可能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过年》其实铺垫着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老两口并非要彻底远走高飞,两人的暂时离开,其实也是一次尝试——他们与儿女相处的传统观念,需要尝试一次进化和成长。
并非年关难过,而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无法斩断,人们渴望被亲情温暖却又诉诸无门。
试想,如果家中父母、兄弟姊妹之间能多一些理解和帮扶,少一些攀比和嫉妒,这样的家庭氛围何尝不就是人人趋之若鹜的理想之境?过年也不会成了人们心中那个既期盼又畏惧的年关。
可能这也是《过年》想要传递的信息——亲情从来不需要给予或索取,它需要理解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