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太顾及男人的面子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陈朗给丈夫写的悼文,不少人将其拿来和这部电影比较,有的人说这部电影是性转版,让我想起来对《塔尔》的评价,很多人也说是性转版。
但实际上故事性转就一定行得通吗,性转的故事和男女转换视角的故事并不相同,性转在很多时候仍然是失败的,因为烂的不是视角,是千篇一律无聊的故事。
这部电影看到结尾的时候突然被小孩的话所戳中,他说我以前从来没听过关于心理医生、写书、自杀相关的事情。感觉小时候的我也是如此,虽然生活在家庭之中并且每天都可以看到父母的争吵,但他们争吵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他们的深层感受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地带。
法庭上听到录音文件的时候女主的辩解完全成立,人们在争吵时非常容易夸大甚至扭曲事实,不得不说男主实在是脆弱加懦弱的结合体,与女主争吵的时候虽然说是家庭分工对他来说不合理,但他自己也没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为什么女主能在任何情况下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呢,女主写书的同时还进行访谈,休息前还完成了翻译的工作以补贴家用,孩子她也顾上了也经常去接,如此全能还要怎么样呢。男主全职写作没有产出,想修房子把房子租出去挣钱但也没有完成,教职不是他擅长或者想要全心全意去做的事情可是他至少要为家庭创造点价值吧,于是开始说自己辅导儿子功课,女主甚至都没有在争吵的时候提及他的疏忽导致儿子受伤的事情,他却从写作创意到几次出轨这种跟家庭分工完全无关的事情去伤害女主,是提到儿子才使女主情绪突然激动爆发起来的。
甚至女主出轨的对象是女人,而不是男人,这也太顾及男人的面子了,女主说自己实在不能完全没有性生活,所以有了这样的行为。但男主并不反思自己,反而纠结于她对婚姻的欺骗。女主对他的评价一点没错,一个年过四十忽然发现自己生活无所建树于是想要找人背锅的失败的男人。
跟人吵架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刚开始是一个主题可是说着说着开始翻旧账,为了贬低对方找漏洞无所不用其极,家庭又是一个长期生活的场景,无数的琐事充斥其中,每一次争吵都好像想要追根溯源到最初彼此结婚甚至认识的时候。但无论如何没办法马上终止这样的关系,而争吵如同循环反复发生。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到斯嘉丽的《婚姻故事》,最初他们想要简单地结束这一切,但后来发现这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当律师加入其中,他们不得不放下感情从理性角度考量一切,甚至要利用感情来解决问题。不能说婚姻生活中彼此没有任何牺牲,这对每一方都是不公平的,因为一旦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就必然需要让渡自己的私人空间,甚至有时候需要较多地牺牲自己的部分来托举对方,这是进入婚姻前就应该知道的既定事实。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女人就是牺牲更多的。在陈朗的悼文里,甚至在鲁迅的文章里,女人的光彩是有的,但与此同时也要在家洗手做羹汤,因为这些事情总是有人要做的,而这个人通常是女人。有人评价陈朗的家庭是因为钱不够,时至今日如果还完全用钱的角度来看待所有问题的话,实在是忽略了生活的复杂性,假如不过是茹毛饮血的野兽生活在自然之中,一天只为吃饱睡饱而努力,那倒是可以用这种简单思维来生活。
中间女主跟律师的几次互动让我挺害怕的,我总觉得他们就要搞到一起了,但并没有。第一次比较暧昧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女主说,每当你出现这种眼神的时候我总觉得你在审判我,你并不相信我。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案子已经结束,他们在庆祝,女主捧住律师的脸,但还好什么也没做,最终推开了他。实在太庆幸这样的处理,一切都可以停下来,其实并没有想做什么,不是一定要发生什么的。
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叫《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里面提到一个人讲理由的时候到底应该给出“管理、准则还是故事、技术性说明”。这部电影里没有比较准确直接的证据,于是围绕事件进行了很多提问,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使用了这些技巧,最终比较具有决定性的证词来自儿子所讲的故事。
现如今讲好一个故事几乎成为人极为重要的能力了,而真正的事实有时候反而没那么重要了,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包装。但很多时候还是没有办法选择欺骗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一定有人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