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的荣耀一去不复返?(持续更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episode 1
第一集明显是照着《怪形》拍出来的。
惊悚和恐怖的气氛拔得很高,线索细节也埋得很多,不免让人担心后续解谜过程下不了台阶,无脑堆砌怪力乱神,填塞剧情深坑。
说实话,看这剧完全是冲着朱迪福斯特来的,我不太相信官方宣传所言,此剧能重现第一季的水准。
事实上,看完第一集后,这个可能为零。
这剧情架构像极了当下的流水线美剧,太轻浮、太标准了。
要知道,《真探》第一季是很扎实沉稳的(此剧排列本人个人美剧榜第一,没有之一)。
双女主的设定简直就是欧美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而且不知从何时开始,美剧里的黑人主角总是呈现出人菜瘾大,偏执到令人讨厌的程度。
核心人物的多面性不应该以牺牲人物的观感为代价,编剧要懂这个道理。
有个很直观的例子,第一集临近结尾,黑人女主质问朱迪福斯特为什么不彻查一宗旧案,并给办案警察整体扣上歧视黑人的帽子。
朱迪福斯特反手质问黑人女主:当初办这个案件的是你又不是我,你现在和我闹算什么?




黑人女主的表情仿佛吃了翔。
这就是人设的失败,如狗皮膏药一样,在一瞬间失去粘性,掉了下来。
反观我们拉神,为了心中的正义,可以隐忍十年,自食其力,只为幽暗的沼泽地点亮一盏灯。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别人耳边嗡嗡嗡,挑别人毛病。

这就叫专业!
说实话,这剧整体给我的感觉有点不妙,看后续我再更新吧。
PS 我真的太爱《真探》了。
episode 2
1
第二集的节奏缓了下来,但是信息密度明显上升。
相比第一集,这是本季整体质量上浮的信号。
这一集大部分篇幅都用在和第一季建立联系。
是的,看到第二集,老观众基本都顿悟,所谓第四季,其实就是第一季的延续。
诚如官方宣传,第四季确实想要复制第一季的成功。
本集有两个关键信息:黄衣王的螺旋符号、塔特尔家族的轨迹。

2
先说符号。
第一季最后一集,拉斯特、马蒂两兄弟终于找到了邪教头子Childress,以及邪恶之城“卡寇莎”。
剧情放到这里,我们知道,所有献祭活动都发生在卡寇莎。当拉斯特追赶Childress时,镜头扫过卡寇莎蜿蜒曲折的长廊,目力所及皆是白骨。这些尸骨都是献给邪神的祭品,也就是黄衣王(yellow king)。
螺旋符号是黄衣王的图腾,拉斯特最后也看到了螺旋状虚空,那个其实不是幻觉,就是邪神现形的时的一个特别状态。

邪教最终目的是想召唤黄衣王,但是黄衣王常驻人间需要宿体,拉斯特的灵异体质被黄衣王看中了,但是拉神的意志力太强,抵挡了诱惑。
本季第二集,被冻成一团,面目狰狞的科考站成员的额头上也有螺旋符号,表明他们都是献给黄衣王的祭品。

3
再说塔特尔家族。
邪教头子Childress之所以杀了这么多人而没被逮捕,根本原因是受到了塔特尔家族的保护。

塔特尔家族势力非常庞大,上到州长,下到神父,在偏僻的美国乡下可谓一手遮天。Childress是塔特尔家族的旁支,有血缘关系。
第一季中,塔特尔家族一直在阻挠拉神的调查,他们干预整个执法体系,让主角兄弟只能搞地下工作。
本季第二集,Liz(朱迪·福斯特)和她的小弟讨论案情时,提到了科考队的赞助商是塔特尔家族。这基本上证明,科考队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自然科学,背后有很大的猫腻。

塔特尔家族到底想干嘛呢?
4
黑人女二从第一集开始,就在追查安妮(第一集中舌头的主人)的死因。第二集给出了答案。
由于剧情还在展开中,这里做个简单的猜测。
如果安妮果真死了,那应该是被做成祭品,献给了黄衣王。
考虑到美剧的玄幻题材喜欢搞诈尸,安妮有可能假死,证据就是第一集中,某科研员一阵颤动后,说:她醒了。
第二集交代了科研员克拉克和安妮的恋人关系,两人身上都有螺旋符号,这证明两人都与邪教有密切关系。

而科考团的冰人堆中,唯独没有克拉克。
这足够证明,科考队的惨死是这两人一手策划的。目的是什么?
5
本剧有大篇幅家庭矛盾、私人生活的刻画,但是目前看来和主线案情结合的并不好,尤其是剪辑的流畅度、场景的转换、前后间的互文,都略艰涩。

最后作个猜想。
按照第一季的逻辑,献祭活动需要放在卡寇莎,本季的卡寇莎极有可能和剧中反复提及的矿坑有关,又或者就在案发地点的冰层下。
还有,科考队的生命科学研究极有可能和黄衣王邪教信仰的起源有关。要知道,阻止细胞衰减若实现,那就意味着永生。
而黄衣王是吞噬时间的永恒之主。

这剧开始有点意思了!
episode 3
第三集观感很糟糕,是目前三集中最差的。且听我慢慢说。
1
本集开篇第一个场景是关于安妮的——舌头的主人、克拉克的情人。
可知,安妮是本地土著,兼职土著接生婆,从政治角度看,是个本土意识很强的人。

这个意识形态也解释了,她反对当地矿场的行为,是出于道德良知和当地土著保护意识。
毕竟,从剧情描述看,矿场虽然养活了当地一半的产业工人,但同时也制造了一堆环保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水源受到污染。
有个场景是liz打开水龙头,汩汩流出一滩污水。

水源问题直接威胁到土著们的健康,本集中讲到有两个孩子死去,土著们在集会上默哀——这个场景和第一季中,拉斯特、小马两兄弟第一次调查耶稣复兴会很像,这里拉神还奉上了一段关于宗教的爆论,非常精彩。

讲到这里,可以肯定,安妮的死和矿场关系很大。这一集最后,安妮的手机被破解,流出了一段她死前的视频。视频背景很明显是在地下,附着厚厚的冰层。

有理由相信,安妮的调查触及了矿场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和塔特尔家族、黄衣王有关。
2
黑人女二的母亲有大说法。
根据女二零散的回忆,可知她的母亲有灵异体质,类似拉斯特那样,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景象。
这个体质,女二妹妹继承了,且对她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女二只继承了一点点,对生活影响很小)。

女二和paoyou兄弟有段对话,是关于她和她母亲的过去。母亲是当地土著,年轻时去过波士顿,结识了女二的父亲,然后有了女二,最后母亲带着女二回到老家。
这里合理猜测,女二的父亲后面应该会出场。且,她和她妹妹应该不是同一个父亲所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aoyou兄弟这个人,不简单。

女二之所以会谈论母亲的过往,是因为paoyou兄弟的追问,且拿女二的回答作为自己帮忙的筹码。他为什么对她母亲这么感兴趣,结合当时对话的场景和时机,这非常反逻辑。
本集最后,科考站幸存者醒来,和女二有个对话:你妈向你问好,她在等你。说话这句话,这个人就倒头抽搐,这明显是被恶灵附身了。

到这里,本季灵异玄幻的属性基本坐实,看后续如何收场(个人觉得太飘了)。
3
州警里头有坏人啊!
这一集开头,Hank,liz小弟他爹,发动群众的力量,找寻克拉克。
当女二提醒他要活的时,Hank反问,意思是要直接干死克拉克。

目前来看,克拉克是活着的证据,杀了他等于让这个案子成了悬案。
合理怀疑,州警这个体系不想把事情搞大。——有可能承受了塔特尔家族的压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安妮这个案子过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定论,双女主也因为当年的案子被拆开。
她们被阴了。
所以,不是女主的错,不是女二的错,应该是体制的错。
随着剧情推进,Hank和儿子的矛盾会逐渐白热化。

他儿子是个有追求的人,后续他的个人决策会夹在家庭和公事之间,故事张力很大,应该对故事有决定性作用。——他和第一季中的小马很像,被所有事情推着走,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但是更年轻。
4
讲完了上面的关键信息,讲讲本集的缺点。
首先,叙事太散乱了,不是非线性叙事带来的层次感,而是单纯的乱。
能明显感受到,导演、编剧想说的东西很多,坑埋了不少。但是,剪辑师对于故事整体如何表现心里没谱,像第一季那种行云流水的叙事,这一季没有,尤其是第三集。

举个例子,这一集中段在讲各个主角的家庭琐事,大篇幅的对话使得整个故事基本粘滞住了,非常难受。
然后,双女主演到第三集,依然没有任何化学反应。两个人不仅貌不合,神也离。
当两人得知Hank欺骗了她们,隐藏了关键信息,并怒气冲冲找到Hank后,两人表现出来的做事风格完全是割裂的。

两人丝毫没有拉斯特和小马一人唱戏,一人搭台的默契感。并当场尥蹶子。
可以这么说,Liz这个人很酷,很自我,对很多事情都懒得解释。而女二这个角色,非常的偏执,有点一厢情愿的盲目。
这两种性格,一拍即散。
episode 4
本季第四集目前的IMDb评分追平了第三集。

第三集已经够糟糕了,没想到第四集变本加厉。
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实在窘迫。
首先让我们梳理下故事走向。
警务系统有内鬼,这个基本可以断定。
第四集开头,水了三集的尸体被搬走,看管的警察小哥一脸无奈。

执法部门对这个案子的干预可谓昭然若揭,这里牵涉到女主paoyou的升迁、竞选。
可以预见,此人与最终的幕后黑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没有,那这条线算是废笔。
女二家族有通灵特质,这个前三集也一直在铺垫。
本集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女儿妹妹自杀。
死法充满了导演自以为是的诗意:黑夜的召唤。

这个死法对应了第三集结尾,科考站幸存者对女二的警告:你妈向你问好,她在等你。
母亲接受黑夜的召唤,妹妹也接受了黑夜的召唤,此时,女主慌了,她相信这是诅咒。
本集结尾,女二也确实被“召唤”了。
女二被召唤后,耳朵流血,目光呆滞。这和科考站受害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

本集开头,女主的小弟找到了相同受害者的病历。
这说明,科考站遇难者不是第一批受害者。早在他们之前,就有类似的受害者。
也就是说,犯罪的时间线上朔至1998年。

我们知道,《真探》第一季的故事发生在1995年左右。
那么可以肯定,本季的犯罪轨迹和第一季是同步的。这个坑被挖的很大。
本季处处在和第一季捞关系,结合目前的表现,编剧对自己的新故事是有多不自信。
第一季中,拉斯特有提到过,他和父亲定居过在阿拉斯加一段时间。
这段空白时间应该就是本季想要填补的地方。
有个细节,本季第一集中,出现了名为Travis Cohle的幽灵。

很巧,第一季里,拉斯特的英文全名是Rustin Cohle,两人同姓。
合理猜测,此人就是拉神的父亲。

至于这个联系对故事走向有何推动,目前看来尚不明确。
根据本集的观感,这很可能只是导演为了收视率硬扯的细节。
因为他们对这个剧本不自信。
本集最后,双女主追随克拉克的踪迹,来到一艘破船中。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追踪的人并不是克拉克,而是开头女主小弟查到的最早受害者欧提斯。
此时,女二也被“召唤”,耳孔出血,本集结束。

现在让我表达一些不满。
故事讲到这里,我可以很负责地讲,本季地故事线讲得稀烂。
IMDb单集评分高开低走,一路下滑,这绝不是老观众“厚古薄今”,实在是导演无能。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网飞的《猎魔人》。
两者的共同点是,编剧通过消费观众的预期,剥削作品,满足自我的想象。
印象中,亨利卡维尔最后也是被气走的。

本季的编剧应该是Issa López主导的,她同时也是本季的导演。

这位导演给我的感觉是:我要拍一个牛逼的故事,而不是将故事拍得很牛逼。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将观念当作主体,后者将故事当作主体。
在观念的主导下,本季的故事被扯得四分五裂、凝滞不前。
于是,你在一部探案剧中,看到了环保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神秘主义。
唯独没有探案剧应有的细思缜密。——本季的探案过程仿佛梦游,走到哪里是哪里。
至于本片所宣传的致敬第一季,我看,这全是这位女导演打得生意经。
只剩两集了,我的内心是绝望的。
我觉得本季所谓挖的坑,导演根本没想过好好补。
episode 5
经过第三、第四集的“高浓度注水”,第五集的节奏又明显加快了。
但是,这种填坑式的高效是建立在剧情粗暴起承转合之上的。
这也说明,《真探》第五季的剧本已经穷途末路了。

不得不吐槽一下。
第四集结尾,女二受幽灵惊吓,耳朵出血,目光呆滞。

加上配乐和镜头移动的双重烘托,直觉上给观众一个大悬念的感觉。
第五集一上来,上一集搞出来的这个大新闻仿佛受到有关部门封杀。
不能说毫无痕迹,只能说荡然无存。
女二安然无恙、大摇大摆、苦大仇深、行动敏捷地为妹妹收拾骨灰。

Issa López!
不带你这么玩的吧,有意思吗?
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剧本编写,基本是第五集的注脚。
比如,前四集最重要的奇观“科考站冰人团”被州警收编后,以一句雪崩事故搪塞过去,不见踪影。

主角团也对这个最重要的案发现场不闻不问,可见已经被导演废弃了。
作为奇观的科考站冰人团已经完成了自己工具人的属性。
比如,渲染了四集,潜藏在幕后的矿业公司走到台前,向女主给出了雪崩事故的官方证明。

浑身赤裸、耳朵出血、面目狰狞、扭作一团,这些尸体特征俨然一副非正常死亡的样子,皇军只能开出这样的官方证明。
到底是糊弄剧中的警察,还是嘲讽观众智障?
既然想拍个牛逼的剧,终究也要编个牛逼的死法吧。
我觉得甚至不用给死法,直接糊弄过去,还能多少保持一点神秘感。
比如,第四集中,女二遗失在paoyou家带有“卡寇莎”螺旋符号的石头被直接送到女二手里。
还附带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龙套向女二解释石头的可怕传说,以及暗夜国度的不可直视。

可以,石头的遗失只是增加一个找回的流程,附送一个跑龙套的官方解释。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比如女主女儿的抗议行动、安妮死亡洞穴等等,充斥着严肃的随意感。

最糟糕的是Liz(朱迪·福斯特)、Prior(Liz小弟)、hank(Liz小弟父亲)这条线。

这条线由四个支线交织在一起:Liz和Prior主线探案、Prior和妻子的家庭矛盾、Liz和hank的个人恩怨、Prior和hank的微妙父子关系。
这四个线放在一起其实很复杂,如非必要,导演完全可以精简,舍弃部分关系刻画,专注探案。
毕竟全剧还有好多支线剧情,没有多少空间给到这里。
可导演偏偏在这里渲染了大量情绪困境。
从剧作角度看,剧情设置困境需要被破解,如若不解,干脆别写。
当然,很多艺术电影的主题就是在表达无解,这和以上所说的不在一个范畴。——解而无解也是解。
编剧不是搞哲学,可以衍射出大量发散性思考,不作实质性的总结。
通俗的影视作品必须趋于“实”,所谓实,是将视觉材料尽量压缩、修剪,聚焦出一个可感的世界。
这是作品被阅读时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影视作品受物理时间限制,无法像书本一样做到随意翻阅。
回到四个支线的问题。
导演制造了大量矛盾,却没有尝试深入这种矛盾,从内部化解这些困境。
相反,通过Prior枪杀自己父亲,完成一次性的债务免除。导演在这里的处理可以说是非常“法西斯”的。

考虑到这场枪杀戏的故事背景,Prior对着父亲脑门下死手完全不可理喻,也无必要。
他完全可以打手、打腿、打腹部,偏偏一枪崩了父亲的脑袋。

而支持他这个行为的情绪动机也是站不住的——夫妻关系再紧张、职场压力再大,也没必要靠杀父亲发泄吧。
其实,我一直认为,Prior这个角色是临摹第一季里的小马(伍迪·哈里森)设计的。
两者始终处于家庭危机的情绪困境中,这股情绪影响着案件走向。
但是,小马一时冲动,杀的是娈童杀童的变态,虽然超出了法律框架,却符合道德伦理:正义性。

Prior杀父亲是真正意义上的败笔。
虽然是败笔,却也符合本季导演的做派——故弄玄虚而无解题的能力,最后只能一刀切,在剧情上玩消消乐。
不清楚有意还是无意,也不知道观众们有没有发现,Prior才是那个真正意义上的真探。

核心线索基本都是他找到的,导演却让他背锅。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本人极力避免,也从来不想沾边的话题:这很女性主义。
episode 6
第四季终于完结了,一切尘埃落定。

但是,观众被导演欺诈得心在滴血。
此刻,我感觉自己就像剧中的Hank,被遥远的俄罗斯姑娘电话诈骗。
唯一的不同是,Hank奔现失败,到死都没见过姑娘的真容。
而我,每次在imdb搜索真探的资料时,都能看到Issa López的职业假笑。

Hank死在彼岸的幻影中。
而我们,从讨厌Hank,理解Hank,成为Hank完成了升华。
fuck。
第六集的收尾工作非常紧张。
紧张到全程需要角色口述来填坑。
你几乎看不到任何“戏剧性”的冲突。
关于安妮的死亡,关于科考站和矿场的关系,关于微生物生命科学意义。
至于螺旋符号、北极熊、塔特尔家族,以及好多铺垫的元素,最后都被一笔带过。

剩下的时间,导演继续发挥她的扩散性思维。
是的,导演不仅没有填好前五集挖好的坑,还在最后一集甩给观众一个摸棱两可的结局。
Issa López主导的《真探》就像民主党的竞选演讲,说了一堆标准术语,给了一系列承诺,忽悠老《真探》系列粉丝的票仓,保障第四季的收视率,转而讨好另一部分自由主义分子。
这仿佛是一种寓言,第一季中的红脖子成了自由的代价。
S~~~H~~~I~~~T
剧情已经没啥好聊的,可能导演在玩一种先锋艺术,累了。
我们聊聊导演。
Issa López是个极为聪明的人。
她懂得如何利用规则,以最小的代价,给HBO一份相对华丽的KPI数据。
拍一部逼近第一季的《真探》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先入为主的劣势只会让这位阿姨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而且,双男主的雄性荷尔蒙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追赶过时的东西是文青的最爱,绝不是生意人的喜好。
她像个鸡贼的政客,躲在镜头背后,将观众拉一批打一批。
我想,这也是本季口碑两级分化的根源。
提一嘴,豆瓣小组里,女粉丝和老剧迷已经开战了。

想到这里,Issa López给我的形象反而更立体了起来。
无论她的业务能力如何,至少操纵人心的手段极为高明。
这让我想到了谏山创,《进击的巨人》的原画作者。
谏山创是个玩弄信息差的高手。
在他的鬼斧神工下,创造出《巨人》后期的韩派、耶派的惨烈斗争。

并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粉丝群体内部的派系争论。
谏山创从一开始就为《巨人》构思好了民族主义内核,通过持续的情绪压迫,为最终耶派的上台蓄力。
Issa López的手段其实和他是一样的。
Issa López不断引用第一季的元素,暗示第四季和第一季的关系。
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牢牢地将老粉丝的心牵制住,保证第四季的收视率。

说实话,就本季的剧本水平,如果没套上真探的名字,本人在第二集就开始弃坑了。
理解了这点,你就理解了本季所有关于联动第一季的内容都是幌子。
导演虚晃一枪,煲出了一顿“岁月静好”和“回归自我”。以及她那暗戳戳的政治立场。

她所想取悦的群体最终得到了全套的精神按摩,却将广大的真探粉丝晾在阿拉斯加的寒风中等死。
Issa López仿佛邪教头子,将第一季献祭给了第四季。
S~~~H~~~I~~~T
最后来个总结。
故事的开始
是红脖子在沼泽地的挣扎
在他们的绝望中等待
弥赛亚亲手割破自己的喉咙,
嘶吼
黑暗的湿地星火稀疏
头顶阿拉斯加的水晶鞋
走向夜的台阶
这里阳光普照 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