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绝望”的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以下部分包含剧透,谨慎阅读) 1 ——那么,小娜用“爱”来造个句吧 ——爱……爱是……没有“爱” 2 这就是“缘分”,吧? 可如果缘分渐渐变淡,被时间冲刷支离破碎,留下的,还剩什么呢? 一直想找寻的“爱”,又剩下什么呢? 剩下证明自己的,鲜血淋漓? 哪怕在生命的尽头,没有“爱”,只有涉过绝望的“太阳”。 3 影片整体是按照两段不同时间的顺序进行的,分为老金和老金的女儿小娜两个视角。小娜的视角先是倒叙从在柜子里的弥留之时在柜壁上画“太阳”图案,然后顺序讲述了她慢慢走到这无法挽回的一步的原因。老金的视角则是突然听闻女儿的噩耗之后,奔波寻凶最后明白真相之后的追悔莫及。 整部影片的矛盾关系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谁,伤害了谁。但是随着剧情推进,压抑的感情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发现其实无论金丽娜还是李苗苗,他们这一代都是人格不完整的形象。而老金这一代,却是人格完整但是自私自以为是,冠冕堂皇却面目狰狞的模样。 4 每次看这种题材,我内心似乎都随着思维的惯性,在哪儿默默寻找着,想要知道谁,才是那个杀人凶手。看到谁面目狰狞,谁行为诡异,就开始疑神疑鬼ta是不是真凶。跟着老金的视角,让我感觉我是主角,我是正义,我可以审判那些人格扭曲、行为不端的人。 但是越到后面我就越发现我错的离谱。 5 其实“我”才是真正的凶手,我的手沾满了“女儿”的鲜血,是“我”的为所欲为,肆意横加在她身上的,我所以为的“爱”,毁掉了她。 当毁掉一个人的时候,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地动山摇,只有污浊的涓涓细流、纠葛的乱麻蛛网,心死了,万籁俱寂。 6 所以这部影片某种意义上还真算是一部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有教育案例意义的影片。 只不过从头到尾的压抑,横亘在心头的难过,真挺能劝退人的。 就像我跟朋友聊起剧情的时候,她说“这电影不能复盘,一复盘就好压抑”。真没错,我刚写了个剧情就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好堵。 7 也大致是过了青少年的年纪了。庆幸有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才不至于让人格被扭曲成奇怪的模样。(但是上班哪有不疯的呢,哈哈) 我们能活着,因为有冬日的太阳,有春日的微风,有朋友的絮语,有家人的陪伴。 8 或许,我们也会涉过绝望的海。 庆幸,我们还有“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