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力很深、讽喻意味深重的喜剧作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影信息
观影时间:2024年1月7日8点到10点
地点:南京珠江路影城
豆瓣评分:8.2/10
我的评分:看了别人的评价后,我也认同跟一个8分(4星/5星)
个人观感
1. 导演、编剧们以小见大和讽喻的功力很深。
电影刚开始是1998年,裁员和最后的高潮-年会都是发生在2019年。
98年有亚洲金融危机,18年有贸易战,都是社会经济发展遇到挑战的时候。
当上次遇到危机,有改革,但也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家庭承担了改革的代价。
当这次遇到危机,可以看到有些企业,比如小米,现金流非常健康,甚至还在扩张业务;有些企业,比如京东,给管理层集体比例降薪,一起度过困难;但更多企业呢,更多中小微企业呢?
2. 时代气息浓厚。
主角胡建林爱唱的歌——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和S.H.E的《Superstar》那简直是太熟悉不过了。(尤其Superstar,我前段时间经常看那歌的MV,Hebe又酷又美,Ella摇麦更是帅到没边)
因此当电影里听到这些歌,还是挺有感触和共鸣的。
到了电影的主线——2019年,创作团队打趣了许多互联网黑话“颗粒度”“对齐”“打通底层逻辑”“垂直领域”。这也贯穿电影始终,到后期,主角团调查厂子螺丝钉来源时,还不忘再拿这点打趣。
同时,影片也通过使用社交媒体画面、网页内容、公司职级图等新颖的方式去叙事,我想起我们院当时的毕业微电影也有这样的做法。倒不是想自夸,而是想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网络即时通讯媒体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3. 主线剧情和一些优缺点
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融讽刺于喜剧表现中。钳工胡建林“狐假虎威”,糊里糊涂中既帮公司化解了危机,也一路升职加薪。
但他本人也在迅速变质和融入环境。
有人评价这部分是,类似中国职场版的果戈里《钦差大臣》的感觉。我没读过《钦差大臣》,但由此想去读一读了。
前半部分最温馨的时刻,就是三人组喝醉以后,一起在江边吐露心声的时候。我觉得大鹏一直对“大家一起纵情高歌”这件事有种执念,之前的《缝纫机乐队》也是如此。想了想自己和朋友唱歌的时候,遇到一首大家都会的一起唱,确实是非常快乐。这可能是音乐的魔力,集体的魔力。
当胡建林本人彻底变质、融入环境以后,裁员这件事终于波及到他自己的家乡、他自己挥洒青春的厂子了。
这也带来了故事的转折,从融讽刺于喜剧,转到了非常明显的倡议+叙事的节奏了,幽默、搞笑在这时已经成了感动、催人思考的点缀。
当然在最后,主线问题的解决有点过于经典、过于古典的俗套,远不如年会上主角团的rap表演燃和创新。
但是也正常。创作团队们不是想说“问题这样就能解决”,而是“应该关注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理所应当地牺牲别人”。
4. 演员
我初高中看过万万没想到的几乎所有系列内容(除了电影)。因此,看到白客,实在有一种熟悉感和想笑的感觉。用“人夫感”这个词形容他的表演真是太贴切了。
不过咱就是说,演员里,除了大鹏、白客、王迅、孙艺洲,其他全部不认识,多少犯了脸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