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不定的人物塑造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
电视剧相比电影,天然有“篇幅浩瀚”的属性。
这其实是电视剧的优势,但是,用得不好,优势也会变为劣势。
我觉得《三大队》最大的缺点是“人设质量”的良莠不齐,讨喜的令人欣喜,讨厌的令人焦躁。

《三大队》有足够的时间赋予各个角色更深度的意义,上到主线人物,下到支线小人,你能明显地感受到,编剧为所有人都设计了人物画像。这里面包括了大量的台词编写。
我觉得六子这个角色塑造地非常好。谁都没想到,前期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剧中有如此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毫不突兀,同时又兼具了影视艺术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不要小看寓教于乐在影视中的地位,用娱乐的方式来教育公众,平衡两者间的冲突,这是国内影视作品比较明显的短板。
《三大队》中有大量类似六子这样的底层角色,他们犯过错误,蹲过大牢,有的甚至还在犯错的路上。
但是,他们始终保留着难得可贵的“人性”。
有人会说,什么是人性?人性难道不就是善恶曲直、是非对错吗?
我觉得这样理解人性便矮化了人的意义。
人性不是简单的二元判断,而是复杂的变动状态。前念生杀,后念仁义,一个刚蹲完大狱的人转念想做个好人,世间最令人敬佩之事,亦不过如此。
还有一个例子,程兵去察邦查王大勇的下落时,在宾馆结识的按摩女,这个角色从一出场,便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表现力非常出彩。

女人第一次帮程兵引荐偷渡渠道后,观众很容易会被引向“多交了一个朋友”这个判断。且在这过程中,编剧还专门为女人编写了一段“伤心往事”,拉近和程兵的距离。
这是观众的预期,编剧接下来做的就是打破预期。
当晚,警察来宾馆抓毒贩,在这之前,剧情着重表现了按摩女参与毒品贩售的场景,并在这之后与程兵共处一室。她身上藏着毒品。
当警察查房查到程兵时,毒品却从他的背包中搜出,观众瞬间明白:女人眼看被抓现行,趁人不注意时将毒品藏在程兵的包里,嫁祸于人。
前念江湖义气,后年谋财害命,人性的复杂又在这一刻体现。
当然,配角的出彩与他们在剧情中处于功能性地位有着莫大关系,他们只需要表现一瞬,即能留下人性的闪光,为观众津津乐道。
而主角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贯穿整个故事,为剧情整体的走向提供支撑。
在他们身上,编剧会赋予更多的意义,这种意义做好了便是人物纵深、厚度,做不好便是冗余、站不住。
比如,程兵女儿对父亲的恶意在剧情上是牵强的、站不住的,加上演员的台词功底一般,角色的人设也便崩了。

比如,三大队主角团在前期渲染过重,以至于每当石磊喊出“我们三大队怎么样怎么样”时,令人厌烦:你们三大队这么牛逼,能不能不要这么磨叽,快点、靠谱点。

再比如,程兵和王苗苗暧昧的情感线,同租一套房、夜场当保安、病床前喂饭。我们都知道编剧想要暗示一些深度的人物关系,但是在一个刑侦剧里熬这样一碗醋,真的合适吗(虽然我不排除真的有人喜欢这样的感情线)?

为了充实电视剧的篇幅,主角团的塑造整体上过于泥泞,和配角简单利落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得不说,《三大队》的编剧呈现出“薛定谔的编剧能力”,这是败笔。
当然,电视剧整体还算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