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才华:对潜藏于身的才华探讨

在看完伍迪艾伦这部《子弹横飞百老汇》后,剧中黑帮成员切奇这个角色让我很沉迷,这是一个真正纯粹的人,不过我还是很反感他动辄杀人这点,毕竟一个人的生命不应该被轻易剥夺,这是以人为基础建立的社会规则所不能容忍的。他的经历让我关注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亦即看似平平无奇的人身上到底藏着多少的才华,以及如何尽可能地去发现自身的才华,并且及时找到一生所向,为之奋斗终生。
这部剧中最亮眼的不是什么文艺圈互相吹捧、背地互相搞小动作的乱象,也不是那些情情爱爱产生的冲突与黑帮血腥暴力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是关于切奇这个天才人物的塑造。从剧中对切奇人物背景交代中可知,他出身于一个收入不太高,父母对于艺术,特别是戏剧方面有着一定鉴赏能力的家庭。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长大的切奇因其天分与环境影响而不自觉在脑海中产生了对艺术的天然绝对好感,他非常受不了有人玷污了艺术的纯粹性。所以就有了片末部分为了剧本甚至动手清除“威胁剧本完美”的奥丽芙,为此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但直到他死前还在向主角大卫交代这部剧本末尾处该怎么改,真正做到了为艺术献身的一点,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悲剧。切奇有次跟大卫谈心时候说道“我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硬汉,他敢想敢干”。这是他发自内心阐述出来的心声,也象征着他对自己父亲的佩服与行事风格上的模仿。直来直去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谈到因为欠债不还被枪杀的哥哥时候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痛,只是说了句“这是他应得的下场”。这种硬汉式的行事风格让他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曲折。因为小时候不喜欢威权型老师以及为了发泄对学校管制他的怒火,索性一把火把学校烧了,这极有可能是导致他被开除的原因,所以在16岁那年开始他就踏上了黑帮这条不归路,使他离能够方便舒展自己真正的才华地方越来越远。不用我去过多谈论大家也很清楚的一个事实就是越是好的学校,对于知识的尊重就会越强烈。而切奇来到一个充满暴力冲突的黑社会团体,里面比拼的常常是武器值,智囊型人物身居高位且为人处世方面能力拉满,切奇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从一开始就决定他只能当老大下面的打手。但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上天赐予的机会,能接触到戏剧界新人大卫的剧本,对方还能听取自己的意见,让他仿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样,以此出发去理解他后面的所作所为就一切说得通了。
我们这些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在人生中可能很少会遇到剧中这种天赐良机,有人能发现自己的才华并且乐意听取意见。有时候遇到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错过,最终使自己的人生抱憾。个人认为为了方便挖掘自身的才华与人生志向可以按以下顺序去尝试探索:
1. 抽个时间在某个下午或者晚上静下心好好想想自己的家庭环境是怎么样的,对自己可能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
2. 想想自己从小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做什么需要智力劳动事情时候可以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
3. 如果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多去阅读传记,通过精神上体验别人的人生去寻找自己人生的答卷。同时博览群书,对每个学科尽量都要有所涉猎,看看哪一个学科的知识学起来让你感到有种力量在体内洋溢,并且有志于为这门学科的发展甘愿奉献一生;
4. 多去关注社会问题,从个人经验与思考出发去试着回答如死刑的废立问题、民权社会产生的问题等等;
5. 不要害怕争论,大部分情况下要相信自己是对的,但也要有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时代下,很多有着其他方面才华的人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错失了发挥的机会。最终在买房买车养孩子养父母的重压下彻底迷失自己,甚至达到了不敢与人谈论自己曾经的理想,因为一出口自己都会觉得很可笑。而到了老年有机会休闲下来看书重新回忆自己那奋斗的一生之时才明白这力气似乎用对了地方,又似乎用错了地方。最后只能以一句“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作为自己人生的总结。全面要求教育系统突然转向良性运转,把关注点放在每个孩子个性方面是很不符合目前咱们国家的发展现况的,所以这种情况造就了地域教育资源差别逐渐拉大,北上广深有些学校已经相应政策推广了素质教育,而全国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能力这样做,只能以分数至上论作为建校宗旨,鞭挞学生们去卷分数。这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像切奇这种反抗学校,但在这之后找不到如何继续走下去路的人。他们最终只能在底层游荡,有些不太有道德感的则跟切奇一样步入犯罪这条路。一般情况下让他们试着去关注自身的才华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遇到翻身机会以及偶尔跟朋友吹吹水的时候会想到一些。如果能把一个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才华一面挖掘出来,社会发展的速度无疑是极快的,且会显著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因为他们自愿投靠到建设大军里奉献力量,一起承担着发展带来的成果,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稳定性的上升。
我一直秉承着一个观点就是人生可以充满曲折与坎坷,最终平凡的离世。但一定要在遵守自己内心理想的指引下去活着,趁早发挥出自己的才华,使自己死前闭眼之时回忆此生不觉有许多遗憾足矣。
谁会是下一个切奇,切奇还会遇到他的大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