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男人陪「 绝症」老婆,暴力搭配沉默的「 爱意 」

01
电影《花火》,是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经典佳作。

这部电影上映后,在1997年拿下了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金狮奖,在1998年日本国内的报知映画赏上又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三个大奖。
影片至今在豆瓣上的分数高达8.7,好于97%的爱情片,好于97%的犯罪片。

每次重看这部电影,曾先森都感叹于北野武的功力,那是将个人的风格和叙事结合得分毫不差的精准,且这种精准又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轻巧达到,难能可贵。

02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西佳敬是一名警察,几年前女儿不幸死去,现在妻子患白血病已到晚期。好意让他去探望妻子的搭档堀部,则在任务中严重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与轮椅为伴。

后来他在一次逮捕行动中处理失当,又导致后辈田中丧生。引咎辞职的他,想着供养田中的寡妻,接近并安慰老友堀部,黑社会紧追着他索讨利息。
这一切都令西感到不堪重负。
他决定铤而走险,做件冒险的事情,将一切做个了结。

最后,他决定陪妻子做一次没有归途的旅行。
导演、编剧、主演北野武在这部电影中,所营造的温柔又孤独的氛围,突如其来的暴力和贯穿始终的沉默,都在无形之中扩大这种穷途末路的疏离感。

在北野武所有的电影里,打人、踢人、杀人的血腥场面繁多,而且这些暴力往往是突然间满不在乎地发生的,来的精准而直接略带些许飘然。
轻盈而扎实的落到观众的眼睛里,往往我们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经结束。那些暴力场面十分血腥却是那么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的辎重感觉。这些个人化的东西,放在这部温柔的电影里,更是与男主角西佳敬对爱妻的深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比。
隐忍中的猝然暴起与折翼的风筝,是人生无常的写照。

沉静镜头,寡言语,突兀的硬切与闪回,久石让温柔的配乐,是故事变化的写意。
生与死的蓝色奏鸣曲,暴力与温情的别样并置。
一个简单故事,拍得汹涌澎拜,
一次最后告别,写得抒情残酷,
一对患难夫妻,爱得云淡风轻。

有趣之处是,北野武还保留了一些小幽默,那个废旧汽车回收站的老板撞到那个面包车司机的争执,斥责偷出租车的小偷,到卖车给北野武抢银行,都十分可爱。

03
整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是,将温柔和暴力,爱意与凶狠这些极端的反义词,和谐的处理在一起。

这种极端化的对比,恰恰反衬了北野武式的浪漫。
主人公西佳敬所做的一切,包括向黑社会借高利贷,抢劫银行,杀人,都主要是给身患绝症的妻子一个善终。

北野武用沉默营造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但又异常冷峻,仿佛一种超然的情怀,自始自终知道自己生命快到尽头的妻子都是一脸微笑,这种承受力或许只有沉默的力量才足以支撑。

何况,她以前曾饱受失去爱女的痛苦,当生命再也不堪折磨的时候,一切喧嚣和悲伤都已沉静下来,她在片中的唯一台词也就显得十分朴质无华,“多谢你,十分谢谢你”,说完依偎在丈夫的怀里。
这再朴实不过的道谢,出现在生命即将结束的关头,透出一股感化力量的凄美。

04
这是残酷与诙谐、暴力和温馨相交织,
时而沉郁凝重、时而舒缓轻柔,既绚烂又朴素的独特美学。

这也是一部相当作者化的电影,北野武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丰富。影片中有大量面无表情的特写,以及一个人呆呆地站着或坐着的中近景,甚至是没有人物的空镜头。
而即便有运动镜头也是以缓慢的居多,很多段落仅仅运用了几个静止镜头的拼接便完成了叙事。
同时还有重复蒙太奇。
在含有大量静默场景的电影中,这些重复蒙太奇起到了串联作用。

比如戴着墨镜站在车旁的西警官,比如驶出废车场的警车,再如田中被罪犯打死的情形。这些画面的反复出现对阐述男主人公西警官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动机,都十分重要。

05
这还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当西佳敬在宾馆给妻子盖上厚衣服,妻子侧躺,眼睛侧面有缓缓的泪迹,二人无言,感人肺腑。

最后时刻,时日无多的妻子送给丈夫一句感谢后音乐响起,叫人肝肠寸断。人生何其艰难,两声枪响,结束了一切,暴力结束,爱也结束。
越是痛苦,越要轻柔。
所有最后的告别,都是一言不发的。
北野武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克制的力度,完成了一个温柔的故事,一次感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