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摄影作品是有语言的,它的语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让我们感受到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该片不愧是IDFA(2022)竞赛单元的最佳摄影奖获奖作品。影片讲述的是普通人与野火抗争的故事。该片摄影师Paul Guilhaume对于影调的控制非常精准,以暗调贯穿全片。利用影调营造场景的气氛在剧情片中很容易做到,但在纪录片中是较难实现的。影片的纪实部分,摄影师以参与者视角跟随在人物左右,让观众直接感受野火的蔓延咆哮、人类的慌乱无奈,影像准确细腻、冷静克制,显示出了极强的艺术与技术功底。
影片结尾部分的两场戏拍出了大片的感觉。随着几次跟拍普通人与野火抗争的场景后,影像从纪实升华到诗意表达:在滚滚浓烟中,妇女们提着小桶一趟又一趟地走向洒水车,一个男人站在洒水车顶,手里端着奄奄一息的水枪,用流淌的细水洒向熊熊烈火……人类是多么渺小且无奈啊!这一场景令我久久不能释怀,我从中体会到了摄影师在火灾拍摄中的淡定,也通过他的影像领会他作为创作者的表达。
面对如此之大,燃烧了好几个月的森林野火,人是无能为力的。在最绝望的时刻,一场大雨倾盆,人们急切地跑向屋外,聚在一起把雨言欢——转动着雨伞,触摸着雨滴……摄影师细腻地捕捉到这些动作,将其作为一种“语言”告诉我们这场野火将何去何从。
好的摄影作品是有语言的,它的语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让我们感受到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摄影师薛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