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海,情绪和关系

“愤怒的海”。首先个人很喜欢“海”的这个比喻。海愤怒起来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波涛汹涌的,巨浪滔天的,但是影片中的海面往往是比较平和的。虽说平和,但总是阴云密布的,是压迫的,浑浊的,蠢蠢欲动的,就像所有的情绪在其中酝酿,而代表愤怒的波涛巨浪则是化作了所有角色失控的宣泄。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我也不是冲着悬疑和犯罪去看的,因为比起像拼图一样串联起每一个线索,然后去获得一种满足与赞叹,我更期待的是能感受到故事的磁场,体会那种将所有人引入局中的向心力。实际上,电影里最最能抓住我的是“情绪”。观影中,我一度跟着黄渤扮演的角色“老金”的情绪狂飙,甚至我感觉这里导演的手法微微有点意识流的感觉,因为影片里有很多男主的独白心声(各种情况下的本能反应)。有了这种观影体验,唯一抓住的实感就是“情绪的表达”。导演和演员真的要夸一夸,能把情绪这种缥缈复杂且不稳定的东西表达的如此真实有力。 “愤怒”就是“情绪”,“海”则蕴含着“关系”。影片一直在扣题。愤怒曾经一直待在海底,暗流涌动。而娜娜的死作为第一个冒出海面的泡泡,终于将一场海底的火山爆发揭露见天。 情绪开始泄洪,老金一方面在心里按下自己也对女儿的死负有责任的可能性,一方面将愤怒通通输出在追凶这件事上。这样的愤怒是带着悲戚,带着不解的,是宣泄的。景岚的愤怒是自私的,扭曲的,一意孤行的。李烈的愤怒是无声的,是仇恨的,是无能的。娜娜的愤怒是自虐的,是缺爱者对爱的畸形索取。苗苗的愤怒是破坏性的,是冷漠而不同情的。 观影时,曾试图用理智去评判老金的失控举动,但是是愤怒的洪流让他们不能刹车。终于,他以一种最悲哀最暴烈的方式撞见了他女儿的世界。当他闯进漫展,看着这个完全不能理解的世界,他无法想象他的女儿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里,他不明白。两人终于坦诚相见,只是隔着一座坟墓。 愤怒的另一版本是挣扎。愤怒与挣扎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电影里很多镜头我很喜欢,导演设置的画面元素都巧妙地加强了情绪的抒发。“飞鱼”那场戏里,景岚的车翻了,她在车里绝望地哭喊挣扎着,乞求老金不要伤害她儿子,而旁边地上的一只鱼也似她那般挣扎不已。鱼儿离了水,意味着它无法逃遁,而这位母亲似乎也走到了穷途末路。 如娜娜所说,她没有皮肤,只剩一具筋骨。所有复杂的难以言说的东西,单从外在的表情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是她觉得她已经将血肉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可人们还是只能看见她脸上的表情。 还有很多喜欢的镜头,黄渤的演技真的很赞,我尤其喜欢最后他去墓地寻女的片段,那种带着痛的醒悟成就了最彻底的讽刺与批判。 几种愤怒,几种关系。怒不可遏,爱难以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