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李苗苗,或是爱上这种疯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情感大于剧情的影片。作者把每个角色的情绪都巨大化,人们变成被情感支配的动物,变成所谓的“颠公颠婆”。从人物的角度共情,就会发现一切不合逻辑的行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从小缺少“爱”的娜娜对李苗苗的疯狂奉若珍宝,她渴望被占有、被需要,这样扭曲又疯狂的爱填补了她内心的空洞,却无法修补她人格的残缺。她第一次得到如此这样强烈的爱,她将整个自己都寄托在这样强烈的情感上,或许她爱的不是李苗苗,而是这样一种疯狂。巨浪般的疯狂将娜娜高高举起,此时此刻她似乎在世界的最中心。
娜娜对爱的理解是“幼稚”的,她十分注重细节,把恋爱中的细节化为爱的意象。影片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鞋子”,她把李苗苗对自己的爱具象成丢鞋子的行为,所以在苗苗对丢鞋子这一行为不再热衷时,认为“他不爱了”“他想赶我走”,于是发起了脾气。

再到后来,与店长的恋爱中,她冰凉的双手得到了店长的怜爱,于是她又将“冰凉的双手”作为爱的意象。她把手放入冰箱实行人工降温,试图再次得到店长的怜爱,肌肤与肌肤的相贴,得来的却是店长的嫌弃。她震惊于店长的变化,如同她曾震惊与李苗苗的变化。当娜娜试图对店长上演丢鞋子的浪漫戏码时,她对着店长捡回来的鞋子,恍然大悟“不是所有人都会爱你爱到嫉妒你的鞋子”。她要的爱不是合乎逻辑的爱,而是疯狂的爱。她恨不得有人爱自己爱到扭曲,爱到极端。于是她回到了李苗苗的身边,只有这样的一个“疯子”才能给予她如此疯狂的感情。

然而,追求疯狂的女人背面却是单纯的小孩。在李苗苗与日本的朋友发生巨大矛盾的情况下,娜娜仍天真的认为,只要诚心就能任何解决问题,所有人皆大欢喜继续做好朋友。毫无防备,落入毒蜘蛛的陷阱。她并不是单纯的“恋爱脑”,面对爱情她是澄澈的,她只求灌注于自己的爱,面对这份爱的偏执、畸形,甚至是否虚实,她渴望所有、投入所有。她似乎还是那个躲在衣橱里的小女孩,就好像从她躲进去的那刻起就再没有长大。她透过单纯的眼睛探索着这个世界,却忽视了滋生在脚下的恶意。她是理想化的,她只相信自己想看见的,在李苗苗送她蛋糕时、投喂流浪汉时、丢她鞋子时、试图当和事佬时。她忘记了又或是不知道,世界并不是她理想中的乌托邦乐园,每个人都是多面体,也没有人会始终如一。
得到了如此特别如此强烈的爱时,那个对象是不是李苗苗还重要吗?他可以是王苗苗、刘苗苗、张苗苗……令娜娜神往的,只是这种海浪般的疯狂。它剧烈地拍向娜娜,痛感直击心脏,顺着浪将娜娜一下一下推到了海的中央。在溺水的窒息感中,似乎到了最接近乌托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