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写这种很飞的人设需要避开的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众没法和娜娜共情的原因
还是剧本编排的锅
松子之所以让人觉得可悲可怜
是因为观众跟着她的成长轨迹起起落落
明白了她的种种不自爱的缘由
所以不会产生“不理解”“她就是该”这种情绪。
但本片非要把这种情绪关键点设置成最后的揭秘似反转
前面剧情基本都围绕着父亲如何复仇的视角展开
尤其是娜娜这种戏剧化的很飞的人设
观众接受起来更需要剧情一点点铺垫
所以最后观众不仅没法同情娜娜
还莫名其妙被按在地上教育了一顿
结束后完全没有心理满足感。
总不能只靠观众自己唤起亲身经历吧
那童年还算圆满的人怎么办
还得被感动得嗷嗷哭的人绑架一句
说这部片烂的人童年都很幸福吧?
你到底是觉得小时候的自己可怜
还是觉得片子真的好
分清楚再说话哈
再就是这个落脚点导演以为是讨巧的
其实挺烂俗了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近几年被讨论得太多
大部分观众内心已经无法再激起任何一丝涟漪
如果没点新视角的话
还挺容易让人排斥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阿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