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复仇的故事

我想先写下我的一些想法,再去探究未知
其实到最后我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真相。但是我觉得这是一部直入人心的片子,我第一反应想把它定义成女权片,但是随后就意识到这是被一种先入为主的危机侵袭的不安感,就像这部片子中对每个角色的看法一样,如此的先入为主。而忽视了“人”作为客体的本质特征,在撇去了原始武力的精神层面,大家都没什么不同,充满野心、构造力、想法、能力,只不过有力量的比较罢了。
我想起了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的故事,我觉得他们是殊途同归的,根源于同样的男女角力,泽尔达有野心,她首先是个女人,然后才是妻子。
泽尔达被描绘成“她嫉妒丈夫的才华,以“兀鹰不愿分食”来搅扰他”。然而真相是未知的,如果认定丈夫的死是自杀的,那所有的描述必然充满暧昧的怨恨与嘲弄,我们听取谁的,另一方就会充满晦暗的劣质。当丈夫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大家一致导向他,当丈夫处于劣势地位的时候,大家同样导向他(虽然通过死亡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优势”)。片中的Sandra自然难逃这种羞辱式的描述,尤其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把自己一切的主动的抑或是被迫的阴暗面全部暴露出来,这是一种残忍的心灵割礼,以贞洁为理由对女人进行绑架,鼠目寸光的凝视在伤口的创痕上,而忘记了伤口的由来,这种由来有些无理可笑,有些悲哀难平。但最后的痛疮都在女人身上了。
一个男人复仇的故事
我们看见太多太多女人复仇的故事了,她们有意义,但不再如当初深刻刺痛了。女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如何想要报复男人,如何想要爬的更高。但是当主体切换时,我在观影结束的思考中才发现过去的影片多么的画地为牢,尤其点名《芭比》,我是一向抵制这种低脂捞钱片的,不论男权女权。
我一个女性朋友跟我讨论说:“男人是无法理解女人的,因为他们不是女人”。我们过了很久很久这种男人主导的生活,男人赚钱养家,女人在家带娃。Samuel的死无疑为男人提供了一种观察和体悟的方式,当女性占据主导的时候,一切的低自尊、自卑、自我否定多么让人痛苦,多么让人毛骨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这些的,大多为女人。
就像以前我觉得泽尔达是个疯子,但现在我觉得她比任何人都清醒,菲茨的优秀和完美像是培养基,她的清醒就像是催化剂,迫使她偏执任性到了残忍。Sandra的更优秀和自洽就像是培养基,Samuel的无能和焦虑就像是催化剂。不论男女,大家都要在临死前的绝望中产生更加强烈的化学反应,渴望灼烧对方,拉着对方一起陪葬。
本就应该如此,狡猾、聪明、嫉妒、无赖、歇斯底里、狂暴、冷静、克制,充满野心和报复心,这些品质不仅在女人身上有,在男人身上也有。
之前对这部影片未作任何了解,不出所料,男人拍不出来这个片子。这是今年,乃至近五年个人看过的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