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有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说说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受,这部电影的主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的层面来说,个人认为有些情节和细节是经过戏剧化处理的的(毕竟现实生活中这种极端性人格的人很少,但片中汇集了各个极端性人格,所以被网友戏称“一群疯子的对峙和愤怒“),但是我觉得本片的切入点、拍摄手法很好,发人深省,有启迪和反思的教育意义。
首先说说切入点,这部片子主要从心里角度剖析父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我觉得这种教育体现了很多中国式教育的特点,此外还包含很多在中国式教育中经常避而不谈的话题:性教育。中国式教育的刻板印象:一个固执偏执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和一个软弱的母亲(感觉现在刻板印象也在逐渐改变,女性地位在逐步上升,女性在家庭中的逐渐不再是弱势的一方,但是根本状况还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常常出现很多问题:家暴,离婚,抛弃孩子。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由此还引发结婚率低,生育率低的问题(个人认为这是社会在进步的体现,只能说还没完成进化)。中国人好像总是有个想法,尤其是对父母辈的人来说,觉得人这辈子必须要结婚,好像这是谁下达的命令和任务似的,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父权概念的影响和社会环境营造的焦虑氛围,所以很多人很普遍在一定的年龄就迫切地想要娶妻生子/把自己嫁出去,即使与对方只相处了几个月,觉得能凑活过,于是牺牲了自己的下半辈子,完成了父母的任务,然后他们会发现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结了婚了,父母会要求你们生孩子,好像孙子就是父母老了的奢侈品(感觉这个比喻还是不太好,毕竟不是所有人老了都有奢侈品,但是所有上了年纪的人都想要有个孙子),不带一个在身上就显示不出自己的高贵。于是就导致了在没有感情基础,在父母的催促下,他们有了孩子,这种完成了任务的成就感和成为父母的成就感使他们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幸福的人,家庭美满,有妻有儿。但是两人之间的矛盾在生活的琐碎中愈发突出,在多重身份带来的压力中越发沉重,于是俩人选择了分开(这还是好的情况,现实生活中分不分地开另说),孩子就变成了一个累赘。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剖析一下中国式家庭造就的离婚的原因之一,然后我们回归到影片。影片中最主要的两个家庭都是离异家庭,老金、顾红(出场少)、金丽娜,和另一个家庭李烈、景岚、李苗苗。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
老金,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和拥有自恋型人格的人。在观影的时候,这个角色是带给我愤怒的源泉。首先是当女儿金丽娜失踪一周之后才发现一周前女儿打给自己的未接电话,到日本寻找失踪的女儿还笑着在京都大学门口拍照留念,在看到自己女儿金丽娜的尸体时吐了然后立马用衣服盖住自己呕吐物擦掉(女儿被轮奸,且被砍17刀),在去寻找“凶手”复仇的过程中,把自己女儿被轮奸的视频给女儿的朋友,景岚这些外人看,在翻译面前吹嘘自己,吹嘘自己的女儿…..(情节太多,现在印象深刻的是这几个)
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在顾红(前妻)来追问才提起,证明他知道自己没接到女儿的电话,但是就是没打过去,在意识到女儿失踪后才想起来(其实还有个点,如果不是顾红告诉他女儿失踪,感觉他也不会知道),其次,在确定女儿死亡时刻之后,发现他错过的那个电话就在女儿死之前,对此感到无比后怕。对,就是怕,甚至到了恐惧的地步,怕女儿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死掉,恐惧自己担任了恶人的角色——不负责的父亲。于是他将矛头转向那个最可能杀死自己女儿的人——李苗苗。这种推卸责任的急迫甚至超过了他对女儿的在意,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女儿葬礼的时候,火化的时候他也要去追打李苗苗,向他复仇。剧情就不再说太多,对于这个父亲的角色,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多期待,也确实他满足且符合我这种没什么期待的期待。但是抛开父亲这个角色不谈,从单纯作为一个人来说,我觉得他有些过于恶心。他外强中干,在朋友、翻译面前夸夸其谈,说自己的女儿很听话很懂事,自己这辈子就指望女儿。但在发现自己女儿在国外交了很多男朋友,参加一些他从来都不知道的cosplay的活动后,感到无比丢脸,声称这不是他的女儿。挺可笑的,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中国式教育的问题。中国式家人在整个家庭中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所以这个生态下的标准规则是由家长制定,你顺应了这个规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话”),你就是好的,值得表扬的。在这种打着爱的名义,输送着空洞的情感的情况长大下,自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空干人”——没有灵魂,麻木,只会听命行事,或者一步步封闭自己的心。所以也才会造就了金丽娜的讨好型人格、缺爱、和对极致的,疯狂的爱的迷恋。金丽娜我们后面再说。老金最后在知道其实女儿是自杀,根本没有向他求救的时候,他迷茫了。在看到女儿自己的社交媒体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是自己一步一步推开女儿,推进深渊。所以他后悔了。看到这里,感慨万千。一方面觉得,为什么人总是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后悔,只有在失去之后才珍惜,挺累的,从当事人的角度我觉得迟来的悔恨多么下贱,但又会觉得自己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待整个故事的发展,太刻薄。另一方面,觉得,至少,他后悔了。
金丽娜,一个疯狂的讨好型选手,李苗苗,一个疯狂的反社会选手,两个变态疯子碰撞到一起,更加疯狂,也更加合适。对于他们之间的情感不多说,电影基本上都呈现出来了,对于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我持怀疑态度。也许是大家都不正常,放在一起更配叭。(但要放现实生活中,我指定会被吓死,躲的远远的~~~)
景岚和李烈,另一对离异夫妻,刚开始还以为这俩是正常人,看完发现都不正常。景岚,一个神奇的女人,喜欢对事件的绝对掌握和控制。对李苗苗的态度,是有一些溺爱的吧。李烈,精神分裂,严重怀疑李苗苗的反社会有70%是李烈造成的。这俩对自己儿子有可能成为杀人凶手的态度,和老金对这件事的态度有非常明显的对比。老金只会用武力解决,只会无能狂怒,躁郁,很可能会激情杀人。这俩人虽然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相比之下披着一层理智的外衣干着疯狂的事,一个对人命漠不关心,一个切换人格,拿着铁棒乱砍。
都不是什么正常的人组建了家庭,养出两个不正常的孩子,酿成了这个悲剧。
前面也说过,这部电影是很喜剧化的,就是说有很多drama的情节,过于魔幻。但是个人认为这个主题选的很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是否有做好准备成为好的父母。孩子不是勋章,也不是耻辱柱,不是你给自己评价的成绩单,父母和孩子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人格上独立,社会上平等。只是因为缘分,我们有了羁绊。其次,在家庭教育上,爱的给予是必要的,接收到爱的孩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养分使自己开花结果,但请注意,我说的是接收到,给出的爱接收不到,相当于没有给出,或者比没有给出更糟糕,你会觉得有自我牺牲感——也就是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一个”都“字,无比沉重。
当然,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家庭的模型,每个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会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问题,这时候有效沟通很重要。抛开自己的身份角色,没有评判的敞开心扉聊一聊。最可怕的就是殖民式沟通,这比不沟通还要难受。每个人都在随着年龄不断成长,对于父母也不例外。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学无止境,学习这条路走的越深的人越谦卑。所以,对待事情请客观公正(虽然很难),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保持谦卑的态度学习聆听,一个家庭才有良性循环的开始。
在说说”面子“问题叭,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社会人常常挂在嘴边,捧在心上的东西——面子。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面子就是伪装的开始,你一步一步更加重视面子问题,只会让你越来越不真诚,越来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去追寻那个最本真的东西,当你抓住事情的本质的时候,打不打脸,拂不拂面子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林林总总写到了这里,其实还有很多想说,但奈何文笔有限,我也在尽力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希望自己能尽量客观公正地传达出自己的声音。一部电影带来的感受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且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带给人不同的体验,从这部电影我学到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对人性的理解,与人相处,对待伴侣,婚姻,生育,家庭关系等等,希望自己能多思考多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