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乱混沌,仁者见仁

电影看了三遍,非常赞同有人说的“这部电影凌乱混沌,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缩影”。可能编剧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了,文化、家国、个人命运与时代,电影里到底哪个是核心,其实是不清楚的。但也很正常,可能编剧也没打算讲清楚。 其实有很多我想看的内容电影里没讲,比如朝堂上的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比如安史之乱的发生背景,比如乱世下大多数人的悲惨命运。不过安史之乱发生背景可能得等学者来研究,而且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答案,所以电影刻意忽略战争背景可能也是为了避免争议。 电影好的地方在于“诗在,长安就在”,挺好的立意,因为华夏是披着国家皮的文明,或许我们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们有对中华文化的共鸣,所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无数战争却仍然连接在一起,我们的璀璨文化文明实际上是被低估了。 不太好的地方在于电影里功利主义>人本主义,而且结果>过程,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人活着,受到自己的阶级、时代的限制太大,所以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而且人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足够了,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人活一世,不应该有单一的评价标准,有人追求建功立业,有人追求权势地位,有人追求为人民服务,有人追求名垂青史,有人追求及时行乐,有人追求体验生活……而我认为,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都是很丰盛的人生。可惜我们从小应试教育,教育我们结果比过程重要一百倍。因果论明明是用来自省自勉,而不是用来评价别人的得失,可以说某人多做好事有了善报,但不能说某人没有好的结果是因为做了坏事。
但总的来说,电影是很大胆的尝试,里面有些很好的内容,比如“寒门无捷径”,比如“裴十二的报国无门”,比如“年少活泼的杜甫”,比如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守护,所以看这部电影会让人多次流泪。
我觉得这部电影像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能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吸引人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人物,同时思考现代的时代和自己的人生。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