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不仅仅是扔东西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别看麻衣酱是这样一个扔东西变态,她其实是个物欲很强的人。”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真正开始勾起我的兴趣的是这句台词。原来,物欲和“断舍离”的极简生活并不是绝对的死敌哦——我这样想。故事的女主角麻衣酱是一位年轻美丽、但是总穿着一身素色衣服的女子。她因为一次失恋,意外觉醒了“扔东西”的怪癖,并逐渐发展到变态的程度。一天不扔东西就浑身难受。
剧里传授了许多扔东西的小妙招:
1. 推进式替代法:找到喜欢物品的第二种用法,替代掉不太喜欢的物品。例如,把扔不掉的美丽废物瓷盘当做猫的喂食碗,从而扔掉本来的喂食碗。
2. 保持距离法:无法狠心扔掉某物,就先和它保持距离。如果保持距离一段时间,发现根本用不到它也想不起它,就果断扔掉好了。
3. 扔一件、买一件法:这个好理解,买一件就要扔掉一件。
4. 一物多用法:买东西的时候,尽量买可以一物多用的物品。
但是,麻衣酱的“断舍离”实践并不止局限于扔东西而已。她坚信,“扔东西”的本质是能够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物件。物品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在于使用。再美丽的和服不定时保养,也会泛黄褪色;再厚实的仙台柜,时间长了也会积灰,生出虫洞。所以,她像对待活物一样对待物品,她与它们对话谈心、思考着怎么更好地使用它们。当“扔东西”的时刻到来,她会郑重地和物品道别。因为她的珍惜与呵护,她的旧包包和衣物保持得像全新一样,在回收时能卖出一个羡煞旁人的价钱。
爱惜物品同样有小窍门,例如,不定频次整理物品,把物品放在它固定的位置上,方便取用和保养;还有“幻想购物”,把自己拥有的物品摆放整齐,假装自己是在购物,按照喜爱程度重新“买下”,这样既能重新认识自己的所有物,又能消耗掉不必要的物欲。
从第一集到第五集,麻衣的“扔东西怪癖”持续受到家人的挑战,丈夫对她百依百顺,也还是会为了要不要添置游戏机和生发剂烦恼不已;母亲宠爱女儿,但是也觉得留不下东西的女儿是个怪人。反抗最激烈的要数姥姥,她是一位有留洋经历的东大教授,嘴里时常嘟哝着麻衣听不懂的英文。她的屋子里全是各式杂物,从祖宗留下来的仙台柜、她留洋时的旧照片、她结婚时穿的和服、她女儿小时候给她写的信、她孙女送她的玳瑁梳子……每一个物品都蕴含着她的回忆,她又怎么舍得扔掉?剩下的全部空间,她都留给了书、杂志和报纸,白纸和黑字把小小的房间重填地满满当当,她愉快地漂浮在文字中间,身体像羽毛一般轻盈。
“麻衣酱,为什么想扔东西?”
“只是想扔而已,但是相应的,我只留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旦买了就好好的保养,为长久使用而用心维护。姥姥呢?为什么那么不想扔啊?”
“可能因为,感觉扔掉的话就消失了。把拥有它的人和制作它的人的心意扔掉了的感觉。”
一老一小对坐在桌边,此刻的她们还并不能理解彼此的想法。但是,当经历了生死的离别之后,麻衣终于体会到了姥姥的心境。无论再怎么对着姥姥的物品说话,姥姥也不会回来了。如果真的存在造物主,那么他一定比最顽皮的孩童还要狡黠。不然,为何有生命的个体皆短暂,无生命的物体却永恒?
这便是人类无法舍弃物欲的原因。“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第一炉香)一支木簪、一把折扇、一双耳坠、一盏提灯都能让纤细敏感的女主人爱不释手,就好像它比那四面的白墙更加靠得住似的。
说回麻衣,她终于放弃了对如何扔东西的钻研,怀疑起原先坚定的自己。
“到底,为什么要扔东西呢?”
看来扔与不扔,并无什么不同。电视剧来到了它的尾声,我惊觉我被它的名字所欺骗了。《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不是要讲“断舍离”,是要讲如何与这个世界道别。生不带走、死不带去。活着时候添置的物件,死了还可能成为家人的负担,不如本来就不要有那么多的物件。如果要买就好好珍惜,不然死了之后扔掉更可惜。
棺材只有那么一点大,放不下太多的东西。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一同下葬呢?我吗?我会选我的薄荷色日记本和沾满了口水氧化变黄的趴趴熊玩偶。它们是我最好的玩伴兼挚友。到最后,我拥有的只有我赋予生命的物品。
生命短暂,最终,我们都要学会如何体面地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