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为壳,以爱为核,一则可怕的爱情寓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年看过不少华语悬疑类型片,而《追缉》算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一部。《追缉》继承了很多台湾地区悬疑类型片的优点,既在悬念和反转的设置上构思精巧,也在尺度上敢于突破,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性的挖掘和故事内核的深化。
这部电影有趣之处在于,表面上是个悬念拉满的探案故事,实则是一则可怕的爱情寓言,它讲述的是那些在爱情中受伤的人陷入执念的漩涡,或画地为牢,或一念成魔。

真·悬疑惊悚
《追缉》在氛围的营造上,颇有点惊悚片的味道,故事一开始,本片的女主角刑警副队长吴洁(张钧甯饰)在荒郊野外的一辆车里想要开枪自杀,便以闪回画面营造了恐怖的氛围。闪回画面既交代了吴洁自杀的原因,也凸显了她的心境,这些画面突然闪现、惊悚感十足,让人觉得像是在看恐怖片,但事实上,这就是吴洁此时的心态,她的思绪就是在现实和回忆里来回横跳。她的男友因为抑郁症在这辆车里自杀,她始终无法走出这段感情创伤的阴影。正是深深烙印于脑海中的男友自杀的画面,驱使她要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意味着,她已濒临疯魔。而一具女尸的出现,则打断了她自杀,将她从疯魔状态中拉了回来。

电影以惊悚画面展现人物的心境,在转场上,也极力地营造突然性和惊悚感,带来感官冲击,影片中从相机镜头盖到男主的出场,就吓了人一跳。实质上,导演很擅长用镜头语言制造惊悚效果,带给观众感官刺激,而这,也形成了影片的独特风格和气质。
悬念足、尺度大,带来沉浸式的探案爽感
在故事方面,电影开始就通过吴洁的自杀和女尸的出现,铺下了两条极富悬念的线索:一条线是吴洁心理创伤线,她始终活在男友自杀的阴影中,那么她男友为什么自杀,以及她能否摆脱创伤走出阴影,都成了悬念。第二条线,也是影片的主线是,那个突然出现的女受害者是谁杀的?为什么被掏去心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影片的两条线索,看似是彼此独立的,但实际上,又彼此穿插,彼此影响。突然出现的女尸,打断了女主吴洁自杀,而吴洁受过的感情创伤和放不下的执念,也影响了她在破案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追凶之旅,事实上也是她逐步解开心结的自我治愈之旅。
影片的尺度也比较大,凶手的杀人方式很诡异,电影中的女尸被凶手挖去了心脏,无名指也被砍掉,同时,所有指头的指纹也被磨平。指纹被磨平证明凶手是个很有经验的惯犯,而无名指被砍掉和挖去心脏,则和《繁城之下》中每个案件一样,显得很有仪式感,很诡异。

法医对吴洁说“婚戒是戴在无名指的,埃及人认为,无名指的血管通向心脏,而心脏是主管爱情的。”
吴洁判断,案件和爱情有关,也许凶手有过情伤。这又为案件增添了一抹离奇色彩。
这些信息让吴洁认定案件为情杀,于是开始调查死者的男友林佑生(阮经天饰)。她的调查符合情理、合乎逻辑,但是恰恰是这种“合乎逻辑”,将吴洁、也将观众迷惑住,并进入了破案的“歧途”。
凶手的作案手法,是影片中的一大悬念,我在看到死者被挖去心脏时,想的就是凶手挖心脏会不会和买卖器官有关?砍去受害者手指会不会只是一个烟雾弹?毕竟如果不是为了买卖器官而挖走器官、砍断死者手指,这凶手也太过变态了。这就是电影情节设置的高明之处,会设置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元素,带动观众延伸想象,沉浸式探索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追缉》是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主角的悬疑探案剧。在很多悬疑片里,都有女警参与破案,但往往是作为陪衬。而《追缉》中,整起案件的侦破,都是由女警主导完成的。虽然在和凶手的搏斗中,吴洁由于体力悬殊,显得左支右绌险象环生,真实展现了女性在体力对抗中的劣势,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恰恰彰显了她们的勇气,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力量。
《追缉》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群体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影片的受害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外来女性劳动力。这些外来务工者是社会的边缘群体,受到伤害也很难引起关注。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议题——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女性外来务工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从这个维度而言,也可以将《追缉》视作一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电影,这也是电影的“人文性”所在。
反转出人意料,破除了“为反转而反转”的魔咒
谈悬疑片,必然要谈到反转,很多悬疑片都以“层层反转”达到震撼观众的效果,但可惜的是,往往都弄巧成拙,确实做到了层层反转,但反转得很刻意,成了“为反转而反转”。《追缉》的优点在于,它的反转处理自然顺畅,实实在在地达到了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开始,根据吴洁和“菜尾”项睫如的调查,案件的真凶确实指向了受害者的男友林佑生。林佑生的种种反应和特征,也很符合凶手特征——在和受害者的交往中受了情伤,在正经的营生之外还干外劳中介的非法营生,被警察查时鬼鬼祟祟,被警察跟踪时又极力要摆脱跟踪。
直到林佑生为了查出女友死亡真相,挖出自己曾经帮人处理的另一具尸体时,我还在怀疑他是在演戏,是故意要迷惑警方。直到真凶出现时,我才完全解除对他的怀疑。
当然,这种迷惑性说明对林佑生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阮经天将林佑生这样的底层边缘人演得非常鲜活,他身上既有社会人的混不吝,遇事非常暴躁、情绪化,同时又因为非法生意遮遮掩掩。看起来就不像好人。

影片的第一次反转是吴洁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林佑生貌似不是凶手,转而怀疑他的合作伙伴黄东棋。
黄东棋也是外劳中介,此前的表现更是奇奇怪怪,这也让女主由怀疑林佑生到怀疑黄东棋的反转顺理成章。第二次反转是黄东棋出现后,吴洁发现他开的出租车有刮痕而监控录像拍的出租车没有刮痕,再加上黄东棋遇到变故都尿裤子,杀人挖心可能干不出来,凶手另有其人。这次反转也很顺畅自然。
《追缉》中的反转之所以能做得自然、不刻意,是因为它完全是遵照女主办案的逻辑来完成反转的,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反转,都不过是女主侦察方向错了而已,所以一开始会被牵着鼻子走,到反转时也会觉得合情合理。而当终极反转到来,真凶浮出水面时,才和影片中的角色一样陷入震惊:原来那个最不起眼,看起来最人畜无害的人,才是凶手。
我们果然,不能以表象去判断一件事,或者一个人。
爱情寓言:一念成魔,一念成痴
我喜欢这部电影,除了因为其悬念和反转设置得很好,主要还是因为其内核和主题,它本质上像一则爱情寓言,探讨的其实是人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伤痛,爱情中的创伤。
电影中的主角们大多受过爱情的伤,他们都活在伤痛和执念里,画地为牢,成痴成魔。
然而吴洁是幸运的,她同样经历过痛苦和创伤,同样挣扎过、困扰过,甚至一度走极端想要以老公同样的方式去死,但她在追凶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困于执念的可怕,也拥有了面对过去、面对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她在垂死之际砸碎了那个牢笼的玻璃,完成了自救。

《追缉》告诉我们,人生的痛苦和爱情中的伤害或许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走出阴影,陷进去会觉得暗无天日、痛不欲生,但是走出来会发现云开雨霁、海阔天空。所困扰我们的可能并非那些伤痛,而是自己的执念。但是电影并没有以说教的形式讲大道理,而是以悬疑惊悚的形式,让人在触目惊心的故事里去感受、领悟。
愿每个经历伤痛的人,都被生活温柔以待。也愿每个经历创伤的人,都能放下执念,走出痛苦的深渊,不回头,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