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坏了的电影

这部电影至少有五重解构:
第一重解构是,当陈桂林仿佛得到天意的指引一般放下“贪嗔痴”,悟得正道皈依尊者,真相却是这一切都是骗局,所有的“天意”不过都是人为策划;
第二重解构是,陈桂林发现真相反戈一击,却发现林禄和真的拥有一批放下“贪嗔痴”的信徒,真正地甘愿将自我奉献于玄之又玄的不可道之非常道里,陈桂林的枪口对他们而言毫无震慑力,他的屠杀沦为荒诞的戏码;
三四重解构接续出现,先是陈桂林终于以为冥冥之中确有前定,故而他才被误诊肺癌而作“周处除三害”之举;再而张贵卿坦白这都出自于她的设计,根本没有什么“天意”,她才是那个除了“三害”的“周处”。于是到了最后伏法的一刻,陈桂林恐怕也想不明白造就了他的结局的是天意还是人为了,然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无怨无悔,接受荒诞。
事实上还有第零重解构,那就是电影宣发过程中披露的剧情介绍这样说道:“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最终的罪与罚。”它给予我们一种错觉,似乎这部影片将要表达一种惩恶劝善、追求超脱,颇有一些佛理意味的观念。然而相反地,影片并不是要“表达”这种观念,而是要解构它;相较于这种“元解构”,片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自首民众在此排队”的戏谑手法简直都是些不入流的小伎俩。
然而这部牛逼的电影有没有硬伤呢?有的。最直白地来说,既然要做一部牛逼的电影,就不应该让一些细节导致了整部电影的发挥出现问题,而那些问题本来是可以规避的。譬如陈桂林的“破棺而出”是极其唐突失真的,此处显然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然而编导不为也。再者,程小美给陈桂林剃须和陈桂林上刑场的两段完全就是废片,既然片子已经够牛逼了,又何必委曲求全,走类型片的路数范式?
当然,作为一个厌蠢症患者,那段屠杀场面我是看得不能更爽了。单就有这样拍的勇气而言,黄精甫也该拿个金马最佳导演。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渚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