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之灵》:“幽灵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与唯物论悖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高桥洋的一次彻底放开的尝试。影像上的极简搭配的是听觉上的盛宴,精神性的恐怖以及“言灵”的运用体现出高桥洋对“恐怖”的本质的内在性发掘。而表达方法来看,高桥洋从执导“J-Horror Theater”的最后一作《恐怖》(2010)开始,就已经向拓宽表达领域的符号化和隐喻化的表达前进了。本片涉及的核心主题是七十年代末日本神秘学家武田崇元提倡的“幽灵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即本片片名)。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目睹了马克思主义退潮的日本“新世代”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民族、历史与神秘学等。本片通过对这段思想的回顾,其实变相地展现了日本文化思想的一个谱系。日本表象文化论学者畠山宗明说:“苏联的唯物主义并没有排除心灵或灵性的东西。反而,它试图成为包含它的唯物主义。”因此,“幽灵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才得以在唯物论的前提下成立。而本片以隐喻苏联革命的暴力性而着重呈现的,其实就是这种悖论,即布尔什维克的暴力性和极端唯物论下,一种类似“灵性”的超自然信仰被对接到唯物论、共产主义和苏联本身上,因此《共产党宣言》里面所述“共产主义的幽灵”则成为了唯物论中的超自然元素的体现。当这种悖论形成,易中天所说的“安全的信仰”之外的信仰出现,以恐怖手段、神秘学和放血召唤不来“新世界”,甚至连“怪物”都召唤不来,片中给出的对所有人处以死刑的结局对政权解体的隐喻就不言自明了。高桥洋的表达在本片中是相当完善的,影像与剧情搭配完成度相当高,能聚焦这样的一个主题,让人感到惊喜。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杨羊得意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