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接近真相越荒诞,越秉持理性越疯狂——马哲的两次转变

首先总结,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千言万语梗在喉中,不吐不快,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先说说马哲吧,说说马哲在片中完成的两次转变。
以下大量剧透预警!!!
故事一开始是一个冷静、理性的马哲。幺四婆婆死了,马哲一如往常的侦查,探案;王宏死了,马哲愧怍于钱玲眼里的泪水,但他坚定要查出事情的真相;男孩死了,马哲对真相仍抱有疑虑,他要追查到底。直到许亮送来了一面锦旗,他笑着说感谢的话,叮嘱一定要把锦旗挂起来,然后转眼间从楼顶一跃而下,死去的脸正对着马哲,杀人诛心,莫过于此。于是马哲的精神防线彻底崩塌了,他被摧毁了。他引以为傲的执着,从前无往不利的理性,成了刺向受害者的尖刀。他确实获得了他想要的真相,但这似乎与他预想的有些不同。他开始逃避,他怀疑自己对真相的坚持是不是就是一个错误,他对绝对理性的信仰逼疯了他。至此,马哲完成了他的第一个转变。
他换下了代表刑警队长的黑皮衣,他瑟缩着,陷在似真似假的幻象中,形销骨立。这一个阴郁的马哲在河边遇见疯子时达到了顶峰。马哲走进了河里,疯子穿上了马哲的衣服,于是双方的身份彻底做了一个置换,疯子替代了马哲,马哲成了疯子,人性对理性发出了拷问,虚幻与真实模糊了界限。
第二次转变在影片末尾,如果说理性的、冷静的马哲是在许亮跳楼的刹那消失的,那疯掉的、崩溃的马哲就是在领功的时候死去的。他上台,领奖,微笑,眼神从恍惚转向满足,一个新的马哲重建了。他在满足什么呢?是那个存在于记忆中,却仿佛被现实遗忘的三等功终于真真切切地握在了手里?还是疯子终于被抓捕,他不用再日日夜夜受着折磨?又或者是终于安于命运,欣然接受世俗的成功?好像都说的通,好像又都差了点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马哲不再是马哲了,他的结局如何,他最后是彻底“疯”了还是回归“正常”了,也许只有河流知道。
马哲的孩子出生了,一切看起来如此幸福。孩子在水里玩着拼图,就如疯子往衣服上放着石子,镜头对准他的脸,眼睛直勾勾的,冷静得让人毛骨悚然,他会是下一个疯子吗?宿命是否又一次轮回?
故事没有答案,只有河水静静流淌着,沉默的,不变的。在这个阴雨连绵的南方小镇,到处是废弃的楼和冷漠的人。众生百态,每个人都有秘密,揭开来的或许是真相,或许只是废墟。有受虐癖的幺四婆婆,王宏和钱玲不为世人认可的爱情,不怕尸体的男孩,爱好女装的许亮,还有一个陷入幻象的警探,越接近真相越荒诞,越秉持理性越疯狂。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马哲以为自己枪杀了疯子后,他和局长说:“我杀疯子这件事,其实是安排好的。”“谁安排的?”“疯子。”名为疯子,实为命运。命运的流淌下,每个人都是提线木偶。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不管岸边发生着什么错误,河永远在那里,就像影片的英文名,only the river flows。那就去感受吧,感受河水的流淌,感受其中每一个细微的波纹,或许,河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