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琢的瑕玉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虚高的评分确实带来过高的期望。看完之后就有些失望吧。好的地方立意上家国情怀表达得比较清晰,逆向时空的设定在国产剧也算新鲜。主要角色演技过得去,有的镜头语言设计可以。 场景能看出小成本的简陋,但和服化道也尽量做出古意了吧,当然军队方面除外。但剧情问题很大,整个设计都很平没啥爆点,作为穿越古偶剧这点很致命。关键剧情点粗糙欠打磨,缺少铺陈,作为架空又在政治军事权谋细节缺失表达儿戏导致剧情悬浮感很强。像琉璃谷之战和男主劝谏元启的设计就非常灾难,本来这两个地方如果设计好一前一后能成为高潮点。特别后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剧情,但编剧设计得能成为我接触文娱作品最雷的剧情之一,类似于你拿朵花向一个陌生路人表白说句我爱你,对方立马同意并要和你结婚一样扯。太出戏了,我觉得元启的人设都崩了,他傻之前就是个傻子,连带男主都有点崩。如果这是嘻嘻哈哈轻喜风的古偶倒无所谓,但她玩得是家国大义悲剧美学这就不行了。言情剧表情当然重要,但就是这剧情拖后腿情落不到实处,毕竟悲剧虽然来自时空设定,但其实终究是落到女主的家国情怀上。 具体分析下男主的劝谏,背景是新上位的元启皇帝想要北伐来大量征召士兵。剧情没有表示北伐是否具有胜利可行性而是从和平主义反战思维反对扣穷兵黩武,增加百姓疾苦,但在封建割据的乱世,统一才是更长久减轻百姓负担的方式。而更大的问题是劝谏的方式和内容。 首先说下,中国的军事艺术和军事思想很早熟,汉书都总结出兵家四势了。 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兵阴阳者,“顺时而发,推行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 男主劝谏的表达很灾难,他先是泛泛而谈,一句孙子兵法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然后做的个低智实验论证一个大家都懂的常识问题,而且这个试验过程也有问题,战争不是打擂台不会一个一个鸡蛋来碰你,如果你只有一个铁甲,几个蛋拖住你其他都去偷你家了。这个实验只证明装备优势的战术价值。之后又扯了个文化统一的作用。但这也根本不是啥新鲜东西。剧里九国虽然是架空但影射的原型应该是南北朝或者五代十国。兵家四势和寓教于四夷之邦是多早的概念了。男主向小皇帝提出的精兵无非就是属于兵技巧的一点点常识性摡念。但他做的实验只是将一个大家都懂的常识再验证一遍,怎么会有啥吸引力。最后的落实成果只看到多了一支精锐部队。这种最多只有战役作用的,战略上也没法替代佂兵制。至于文化软实力这种只是在强大国力上的锦上添花,而且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否则韩国真成宇宙大国了。[笑哭]对于割据乱世的古代封建政权,这是扯啥和平主义的天方夜谭。他没有提出任何外交和军事战略规划,没有提出任何政治经济改革方案,甚至没有具体提高武备质量的方法和提高文化影响力的举措。他就站在了否定一个刚上位年轻气盛急需建功的皇帝路线的制高点上。不要说那份上书文章上有,如果他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布衣不能嘴炮动人,怎么会接受上书。以后作品需要嘴炮时直接递上书信也不揭示内容直接说对方被打动了说服了? 而就这样被打动的元启竟然想直接任命男主做丞相,逆天操作呀。就算怎样的人才也不可能一见面的布衣就想任命丞相的,这不是草率了,而是极其不现实的智熄操作。就算秦皇汉武他也没法这样搞,丞相不是这样随便换的。虽然皇帝都有何不食肉糜的,但元启这会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的人设吧。 感情线上来说其实有些薄弱,本来时空设定确实带来了宿命式的悲剧美学,但也限制了日常互动的表达空间,和剧情一样细节辅陈的缺失。另一个问题男女主的感情其实是失衡的,因为男主整个穿越过程都在很短的时间里,而女主背负了一生的时间成本。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没有加强男主感情表达,我甚至看不出他啥时候怎么爱上女主的。加上感觉女主演技更好点加重了这点。 怎么说,就是块欠琢的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