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本海默》的私人向纪录(持续更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3.09.02 深夜 三刷后
一刷是上映凌晨、二刷三刷今天下午连着来的。
先讲一下三次看下来的感受。
一刷完最深的感觉:
就是很简单的故事,虽然切片很多但是却很好理解,因为对话多所以一直聚精会神。
二刷完最深的感觉:
对话多吗?对话一点也不多啊。可能是因为第二次看掌握的信息更多了,只是查漏补缺而已。还有,虽然切片多,仔细看很连贯、真的很连贯、always承上启下。
想起在TIM采访里,诺兰说自己是在剧本阶段就已经开始切片画面了、而不是从剪辑时才开始。
三刷完最深刻的感觉:
常刷常新。
再说一下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些意向和画面(按照喜爱程度排序)。
1.在美国向日本投完原子弹之后,洛斯阿拉莫斯小镇里的小会堂画面(我最爱最爱最爱):
表述也不知道对不对,毕竟那个阶梯教室里有两个篮球架……
我一刷时,在听见影片前半段脚踏声出现时就很好奇——这是什么?好刺耳。
所以,其实,这个画面早就以不完整的形式出现在了影片前半段。二刷时注意到,这就是在原子能委员会讨论是否研发氢弹时、奥本海默脑子里的声音。
我个人感觉,那个画面、已经那个声音,代表了他内心的挣扎、焦虑、害怕……
一方面,希望原子弹的出现可以结束所有战争;一方面,对于原子弹引起的“链式反应”有着深深的担忧。
以及,这个画面还出现在了影片最后部分。在罗杰·罗伯咄咄逼人地逼问着奥本海默的同时,也让他内心最挣扎的事情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当然也包括奥本海默自己的面前。
那个时候脚踏声再次出现,“爆炸”又发生了……
现在回到这段剧情本身,从核爆实验成功那一刻起,奥本海默就掌握不了核弹了。军方拉走、投放日本……在格罗夫斯将军离开小镇时,奥本海默也委婉地表达了想去,他是不是想再争取一下不要投放呢?
在奥本海默深深的焦虑中,杜鲁门的声音从电台传来……
作为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奥本海默走进小会堂,伴随着大家的兴奋与欢呼。与其说他是在做发言,不如说他是在说服他自己、合理化这次投放、告诉自己不要再去想了……但是爆炸还是发生了,发生在了他的脑海里、他的眼前。
哈哈,谈到说服,利奥·西拉德在拦住奥本海默时也讲到——你能说服任何人任何事,包括你自己。
我在一刷完的当天逛豆瓣,看见有个网友给出了低分评价,认为电影里没有出现日本核爆后的悲惨画面是电影的缺点。这也影响了我在二刷时把这个事情放在心里琢磨。
在我看来,那些悲惨画面也不大需要真的展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我出生在和平年代、我知道那段历史的原因。
因为影片里侧面的展示也够了。
小会堂里爆炸的画面——一个蜕皮的女人、一具焦化的尸体……科学家们在看日本核爆后场景的画面——奥本海默不敢直视的表情、耳边解说人的话语……
我认为这些也足够了。
在有了原子弹的“先例”时候,面对氢弹,奥本海默会有怎样的想法,很显而易见了。
泰勒说他不理解奥本海默的选择、斯特劳斯当然也不理解、很多政客更不理解……但是,当这种不理解可以化为“武器”时——那些与奥本海默理念相左的人的武器、可以用来剥夺他影响力的武器——奥本海默要如何在一堆装睡的人面前“辩护自己的一生”呢?
所以他在斯特劳斯的生日上说,这(氢弹)对全世界都是个坏消息。
啊写到这里我都到家了,也不知道把对于这个画面想说的话都说完了没。这才到第一个我最爱的意向和画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