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解读“15年之约”和“退婚事件”,解构涂山璟和小夭的爱情线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涂山璟和小夭的爱情经历中,备受争议的“15年之约”和“退婚事件”,从情感咨询师的角度是如何解读的呢?在他们的情感发展过程中,这两件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段爱情的治愈和成长是如何发生的呢? 解读之前,先澄清我的两个观点: 其一,小夭和涂山璟的爱情是双向救赎,互相治愈。 其二,爱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静止的心动瞬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诺言,不是分散的某些节点,而是由许许多多节点连缀起来的线条。 从浅喜到深爱,从相爱到相厌,连起来才走完了爱情的一生。 情感是流动的河,越过深沟浅滩,起起落落,经久不息。 (一)十五年之约 如果说清水镇河畔的一朵鲜花是恻隐之心的跳动,将两个经历过磨难的人链接到了一起。 田园般的清水镇,隐去过往、不问世事的生活,六年里相互依靠,彼此保护和珍惜,是爱情悄然孕育的土壤。 那么在走出世外桃源,重回纷繁世界的第一站——龙骨狱——定下的“15年之约”便是爱情落地生根的机会。 这是涂山璟为爱情的第一次开诚布公的争取。在这之前,他的表达都是“我不离开”、“我等你”……那时他们还生活在清水镇。 叶十七可以一直守在小夭身边,但涂山璟背负的责任太多。叶十七是只属于玟小六的,但涂山璟属于青丘。 清水镇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没有纷争,宁静恬淡,在这里,只有玟小六和叶十七。可只要走出清水镇,这个美好的幻梦就会被打破,就像《红楼梦》中姐妹们搬出了大观国,就不得不面对世故人情,结社作诗的日子遥遥无期了。 叶十七不得不做回涂山璟,而玟小六尚不知去往何方,甚至,他还没有见过小夭的真容。前路是离散,是相聚,皆是未知。 不得不说,涂山家的狐狸很聪明。 他没有争取小夭的爱,没有争取小夭的答案,他要了一个约定。乾坤未定,击掌为盟。 这个约定有多重要呢? 小夭是个十分重视承诺的人。她喜欢你,可能会逃离,但她如果向你许诺,便一定会做到。 爱情的发生,需要一个机会。这便决定了这段感情的走向。 那小夭呢?她为何会许诺呢? 她亦是有情的,只是她不自知。她对叶十七的保护欲和占有欲显而易见,面对涂山璟,她是边逃避边试探的,吃醋气恼都是不经意间流露的女儿家的心思。 涂山璟的承诺是“给涂山璟15年,涂山璟还你一个叶十七。”一下子砸进了小夭的心理,他太懂小夭了,小夭那么害怕孤单,她渴望的是叶十七式的陪伴。 她愿意给他们之间一个机会。 这世上的心动和喜欢并不难得,难的是“我懂你”。更难的是我懂你所想所要,我也愿意给你圆满。 感情的事总需要那么一些勇敢,勇敢地抓住机会。需要天意与之,更需要尽人事。 退婚事件 涂山璟退婚的态度是坚决的,但一直没有进展。这也是饱受争议的点。 退婚,真的这么难吗? 退婚,说难很难,说不难却也不难。 难在退婚相当于毁约,是背信弃义之举,他想顾全防风氏的体面,涂山氏的信义,为奶奶尽孝,退婚就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涂山璟没有上帝视角,他与防风意映从未相处过,甚至避之不及,并不了解其心性为人。 说容易,也就容易在这个理由上面。 这个理由谁能给呢?是小夭。 防风意映几次三番刺杀玱玹,涉足王氏纷争,已是大忌。若小夭告知此事,顺藤摸瓜.便可牵出她与涂山簇的不伦之事。若防风意映没有做错事,被退婚,是涂山璟毁约在先,但若真相败露,就不仅仅是退婚这么简单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 那小夭为什么从未跟璟提及呢?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防风意映是小夭心里的刺,她不愿去触碰,每每提及,二人之间的气氛都会又紧张又别扭,小夭会介意。 其二,也是真正的原因。小夭并不信任璟,或者说,她对待感情就是消极的。她不允许自己抱有期待,害怕期待会落空,害怕等不到。可她仍在渴望被爱。因此,她答应了和璟在一起,却一直在做一个旁观者,等着璟解决掉问题,再走向她。因为起始就不相信,她知道防风意映在璟的身边是一个定时炸弹,也没有去提醒。当不好的结果出现时,便自证了她的信念:没有人是靠得住的。她以为她不入戏,便不是戏中人。如果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便可以全身而退。以至于,直到真的失去时才发现,她已经喜欢璟喜欢得这么深了。情之一字不由人,哪由得你承不承认! 当我们和前期的小夭站在同一个视角时,都会出现两种心态,一种是责怪涂山璟失约,一种是责怪防风意映难缠。 前一种心态更多的是面对感情的一种无力感。认为自己只能被动地等待爱,认为感情难以掌控,认为感情会伤人。却都忽略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维系一段关系的。 那么后一种心态,则是忽略了两个人感情中的不稳定因素。 防风意映真是他们的障碍吗? 表面看来,是的。实则不然,有名无实的婚约之所以能让两个人分开,实际上是暴露了二人感情中的本质问题——不信任。 他们彼此坚定的是相爱,却不是相守。 真正严丝合缝的爱情是不会因误会走散的的,当感情本身还不够成熟,才会给外界干扰的机会。小夭和璟之间存在不信任,才被防风意映利用。 小夭从来没有质疑过涂山璟深爱她,却不相信长长久久,才不敢去交付。在潜意识层面,她对璟的爱和依赖已经很深了,可在意识层面,她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她一直在用理智压制自己日益丰盈的爱意,在悲观的自证陷阱里陷落。 涂山璟的不信任源于每每面对小夭时都会升起的自卑。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失信,尽管他也是被陷害。他不确定小夭会不会相信他的本心,苦于没有证据,他选择了不解释,不打扰,默默承担起一切。他一直想要给小夭堂堂正正的爱,他的爱从来都是拿得出手的。 你看,明明两个人只要多说几句话,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可两个人不约而同选择了独自承担伤痛,反生了嫌隙。 就像《红楼梦》中说的:两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彼时的他们,还没有学会坦诚相待。还没有意识到,若想长相守,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共同抵御风雪,才能守住相爱的初心。 世事原有因果,无常是人心。感情里,最藏不得曲折的心事。直白一些去做,去表达,反而会更好。 所幸,两个相爱的人在成长,爱情本身也愈渐成熟。只是成长往往伴随着伤痛,这次成长是用失去换来的。 有人说,他们既然不信任彼此.这真的是爱吗? 每一段爱情的开始.都是不成熟的。 我们知道爱情如何发生,爱意如何消失,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爱情如何延续。 相爱只是开始,不是结局。从心动到情动,终是意难平还是长相守,相处的过程太重要了。 因着相爱.把两个幼稚的灵魂牵引到了一起,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有快活,有失意,两个灵魂在不断试错、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学着爱与被爱,直到这段爱情也日益丰满、成熟、牢不可破。 感情不是瞬间变得炙热,也不是一下子冷却,是经年岁月的打磨,执手相看,并肩而行。 这是成长的过程。 所以.相爱的灵魂不会走散。 有些冲突,两个人拥抱着便和解了; 有些冲突却需要两个人经历失去才能醒悟,失去会痛,痛会让人反思。 小夭和涂山璟小天和涂山璟俨然是第二种。 也正是这次失去.成为了两个人感情的转折点。让两个人真正为彼此敞开心扉,开始去接纳。 小夭在日复一日午夜梦回的思念里,真正开始面对自己对璟的感情。 直到她重返清水镇,遇到年迈的桑甜儿。恍若隔世的重逢,桑甜儿回顾这一生,知足圆满。 她说:“有没有福气,是你自己说了算。” 她还说:“一定要记住,想要得到什么,一定要相信那东西存在。你自己都拒绝相信,怎么可能真心付出?你若不肯播撒种子,就不会辛勤培育,最后也不要指望大丰收。” 从恨防风意映,恨璟,到恨自己,这一番曲折的心路历程,她的心态逐渐转变,桑甜儿的话最终让小夭所有的心思明晰起来,开始真正承担起爱的责任。 她的幸福本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必假手他人。她本有能力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只能眼睁睁看它流失掉。 这是小夭的成长。 人生也好,爱情也好,不走完这个过程,谁都不知道结局会如何。看一本书,我们还可以等不及先去翻看结局,可人生,只能走下去。 当我们回首这一生.如何才能无悔无愧呢? 是走出内心的执妄,相信爱的存在,相信相信的力量,尽心而为,尽力而行,尽兴而归,结果自会到来。 风雨未来,心底无虞,你自行船,船自渡河。 涂山璟:这误会足足误了十年,这风雨飘摇的十年间,少年两鬓霜雪,夜夜孤灯夜夜心。 世事两难全,他一直在自责。 他仍在筹谋着玱玹的大业,另一边与相柳交易抢婚。他说抢婚的理由是从小夭的脸上看出了不情愿。可他怎会没有私心呢?他也是不希望小夭另嫁他人的。 他意识到,感情的事,只要有了第三人,就是不能两全的,总有人会受伤。只是他以为小夭放下了,不想再去表明心迹打扰。直到他知道,小夭和他承受着一样的痛苦。因为心底残存不灭的希望,他没有真的放弃过。 误会解开了。 真正的信任才生长出来,桃之夭夭,至此,才其叶蓁蓁。 也正因有了为信任,在没有商议之下,璟配合小夭演了一场戏,利用了防风意映和涂山篌之间的不信任,揭开了真相。 而后,璟帮助小夭寻回了父母当年的真相,这一生被遗弃以及生父是大魔头的心结,终于有了解释,小夭释怀了。 《武林外传》里郭芙蓉这样形容过缘分:上天给了你机会,这是“缘”;你利用了这个机会,这是“分”。两者缺一不可。 天意与人为,合起来才是成全。缺一个,都是有缘无分,都是求不得。 清水镇孕育了爱情,岁月静好的土壤,是一切的开始。 龙骨狱的“十五年之约”让爱情的种子落地生根,是两情相悦,是涂山璟的主动争取,是小夭愿意尝试的机会。 从归墟海到木樨园,是爱情破土发芽,迎风初绽,初尝爱情的试探、别扭,小夭对璟的心疼,璟重拾琴曲,两个人的耳鬓厮磨,爱意随风起。 梅林的生死相随让爱情灼灼其华,涂山璟殉情的矢志不渝,小夭确认了涂山璟不会放弃她,斩不断的牵绊化成了网,爱意至此繁盛。 误会分手的十年是爱情的成长,是相爱到相守的考验,直面内心的冲突,醒悟、和解、共生,桃花已随逝水,枝头绿叶繁茂,暮暮又朝朝。 大婚前的生死相隔,是爱情的盖棺定论,是小夭坚定的追随,无论生死的唯一选择,也促使他们最终回到了芸芸众生里,过着如清水镇一般平凡清静的日子。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执子之手,是予以安宁,而非加诸风雪; 是拂去你衣襟尘埃,在你袖口别上一枝海棠花; 是明月楼台,望君常乐; 是阡陌暖春,细水长流,于群山回响间,相遇于对错之外; 是喜相庆,病相扶,你的眉眼作渡,朝暮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