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儿童种下种子,成年人被子弹正中眉心的电影

1
这部电影一共三小时,剧情是纯纪录片的形式,看到中途又会有点疲累
剧情以高适视角、来讲述李白的人生,暗线藏着唐朝的发展历程。作为成年人,需要理解与动脑的地方不多(可能只有最后高适用兵的一段),只需要被动接受就可以了
整个影片因为想要讲述完李白的一生,所以会有不少重复和赘余的情节出现,这也是在观影途中会感受到疲累的原因之一
2
整部影片像是要把所有李白出名的诗句都揉进去一样,所以偶有突兀。但在影片中随着李白的一生,原本课本中生硬的诗词都变成了当下心境里最恰如其分的表达。
学生时代一直不能理解李白“浪漫主义”的源头。直到看到追光对《将进酒》精神世界的刻画,乘鹤逐黄河而上、与众仙畅饮碰杯,余音绕梁的杯盏交错的声音充斥在耳畔,催得人直落下泪来。
我一直觉得人即使知道一个词、一个成语或者一句诗的含义,不亲身体验就不能理解其中的份量。就像毕业后远走他乡,六年后街头突然遇到相知的朋友,才真切理解了“久别重逢”和“他乡遇故知”的感动与欣喜。
而这部电影把“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制式的回答突然与人生体验所联系起来,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3
对成年人来说,有人看到的是高适的进取心,有人代入的是李白的郁郁不得志,也有人共情了裴十二郎的满腔热血无处施展的无奈。
成年人都能在这个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缩影,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向前走。我们能做的,仅仅也只有尽人事、知天命。
李白也不再是天边月,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一生仕途坎坷的平凡人。
而对儿童来说,可能还无法深刻地去理解剧情。就像小时候看《朝花夕拾》,看到《社戏》里划船煮豆子一段的开心,与长大后重读后的惆怅也已经是两种心境。
但至少,在影院里诗句起势的时候,孩子们小声跟着背诵的时候,这颗种子就已经种下了。
这是这部电影值得骄傲的事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斜小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