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会将人遗忘,影行心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的开头,讲述了高适与李白二人的相遇,相识的一个过程。其中,开头最先包括的应该是高适小时候与父亲一起学习枪法与只是。后来直至亲人去世,一个人漂泊身当羁旅之客。遇李白,高适原本在电影中可以看出是一个内向,说话结巴的人。在李白名声大噪的时候,考试前来找到李白,发现他挥金如土。此刻,高适再也忍不住了,发了大火。说话不结巴了。我自己看来,在之前相遇之时看到李白是如此狂放不羁,洒脱。高适心中是充满羡慕与崇敬的,但是看见他如此挥金如土,心中再也承受不了那种撕裂。自己与现世的格格不入,始终感到自己未免有些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于是高适便告别了李白等人,在电影中此类情节出现了三四次,李白、高适等人欢聚一坛时,高适则又站出来说要告别了,此类设计,在我看来属于是有预谋的,果不其然,李白如此挥霍导致他逐渐落魄,而高适则通过不断学习自身积累,文字功底逐渐厚蕴。但在此处我就发现,高适、李白二人虽然肉体在同行,心灵上则各不相同。
换句话说就是:肉体的同行,心灵的独旅。但是这部电影,他让你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反转,前期早年间,二人随时如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适也是越来越明白到底李白待世态度如此洒脱。二者契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在黄鹤楼一幕更是出现了反转,早些的崔颢的《黄鹤楼》更是让人佩服,李白则在后面的黄鹤楼一幕上题下了千古绝句。此处店小二说他字数少,可以看出在之前人们的认识局限,影中还有许多出也反应了这个问题,在唐朝这个盛世里,无论如何官位,名门出生,贵族都显得十分重要。这个是历朝历代都可以说是遵循的规则。

在唐朝这个盛世年间,可以看出李白身处在长安这个繁荣的大都市,加上个人性格洒脱,狂放不羁,自身也有足够才华。高适则性格使然,加上自身的沉稳劲。导致最后结局各不相同。
此外还应该表扬一下电影中的细节刻画,以及音乐筛选和场景转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唐朝这个盛世中里面的马,个个膘肥体壮的,最生动的一个点就是马的尾巴是扎的辫子的。影中古典音乐,以及BGM的选择都是非常不错的。

在李白名篇出来,我觉得是全影的高潮部分,就是《将进酒》通过刻画一种自由,和仙鹤一同坠入云中。绚丽的彩色如同水墨一样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声临其境的快感。还有在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李白才华横溢的对诗片段,就已经被人高称谪仙。当然啦,这部电影还有许多的名场面,最火的名场面。当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啦

此处李白已经被赦免了,当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间坎坷,磨难时。人生也逐渐快到了尽头,历经沧桑。心中的愤懑之情,心中被束缚的枷锁得以斩断。重归,当然是畅意盎然。肉体与心都到彻底释放,才会说出这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该电影从剧情中还透露一个点,就是在唐朝的时候经济是十分繁荣的,正所谓盛唐长安,对外交流也比较频繁,像在我国历史上,盛唐时期钱塘是有着特殊地位。日本仰慕中国的文化派遣使节来华学习,其中有一位著名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他是与李白,王维非常要好的至亲朋友。两国之间文化传播交流,相扑——这门文化也在其中淋漓尽致的展示。在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包容的,更是博大的。
总之,可看性还是很高的,毕竟蕴含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粹。有许多的古诗在其中。还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