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细细思考

感觉很多人觉得芭比输出的观念很直接,通过角色的话语就直接表达出来,但我觉得芭比一点都不直接,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理念通过角色之口很直接的讲了出来,但《芭比》中还包含了许多内涵值得人们细细思考,我觉得他真的挺烧脑。
我觉得理解《芭比》的前提是两性尚未平权。为什么突然这么说呢,因为我听到了很多声音说“芭比中的男人太夸张了”“芭比容易引起社会对立”,我听到的时候其实感到很奇怪甚至有点不舒服,因为我一点都没有觉得《芭比》夸张啊、荒诞什么的,我觉得我看到的说“夸张”的有两个点,一个是把男人的压迫描绘得太夸张的,一个是把“肯”的蠢或者说男人的蠢描绘得太夸张的。
首先,我觉得影片中的芭比受到的“凝视”都是真真实实存在在这个社会上的,都是那些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体会过、感受过的,可能有些不是我自己感受到的而是听到身边的人诉说或是社会上的其他地方看到的,我看到芭比刚来到现实世界时男人对她投来的眼光和动作时我觉得好熟悉,太熟悉了天呐,怎么能这么真实,而那种场景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芭比旁边的肯,他没有觉得那些目光是异样的,而很肯定地觉得那些人都是在欣赏他,这可能就是两个性别由于一直以来的处境不同所形成的主观感受的不同,在这种场景下就有很直接的反应。
其次,我觉得这个《芭比》这部电影绝对不是极端女权。甚至芭比就是反对极端女权的。芭比的团队似乎一直有在关注社会上对于他的讨论,芭比刚遇到萨沙时,萨沙的那一段毒舌其实就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芭比的误解,而芭比在这里,通过这个电影进行解释甚至是反击。我想说的是,芭比,从来没有强迫。影片中的芭比没有强迫肯将芭比视为肯的意志,在我们现实世界中,芭比这个ip也从未强迫人们以芭比的一切为标准去衡量一个女性,或许是不是自己将自己绑架了。在影片的最后,芭比进入人类世界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妇科医生,去正视自己的身体,从自己的身体出发去认识这个世界。当肯认清自己是自己时,也学会了从自己出发,认识到自己就是自己的“肯傲傲”。人们说经典芭比的形象让女权运动倒退了至少十年不止,究竟是芭比的错,还是人们没有理解清楚女权运动的本质的问题,经典芭比的身材本来不是用来束缚女性的,不是要求所有女性以此为美,他也只是所有女性中的一类,到底是打倒经典芭比可以使女权运动前进,还是认识并接受经典芭比这样的女性也是人类世界的一种人可以推进平权。可是,我们返回去想一下,为什么会有女性质疑经典芭比,认为经典芭比这样的外貌不利于男女平权呢?因为似乎人们一想到芭比的形象就是经典芭比的形象,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大人还是小孩,然后在有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女性该有的形象,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一部分男性,甚至是女性自己都以此来审视女性,不像这样的女性、不是这个形象的女性在他们眼里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女性模样。讲到这里,我真替芭比的创始人喊冤,他只是创造出了这个形象,但由于人们一开始对这一形象的喜爱而导致的一部分人误以此为衡量女性的标准,进而演化出了一系列对女性的压迫,我认为这一切不是芭比本身的错,是那些爱凝视、审视他人的错,是那些喜欢将标签强制余人、对他人指手画脚的人的错,而不是芭比本身想带给人类的。在此之后,一部分人开始跳出来反对这种审视、反对这种给人、给一个性别贴标签的行为,可是他们似乎矫枉过正了,他们一巴掌拍倒了芭比和与芭比有一样外貌的女性,认为他们服从了父权的审视,但这种思考的顺序是不是一开始就反了,是先有了芭比和那些爱自己、愿意做自己、无论我是什么外貌我自己喜欢就够了的人,之后再有了那些人爱审视像芭比一样的女孩、爱审视别人的人对此的指指点点,怎么就反过来变成芭比和本就喜欢那样的女孩们服从了父权审视,而正是因为这种误区的存在,才演变出了极端的女权,就像芭比中所说的“女人也讨厌女人”,使像芭比这样的外貌变成了女孩们不敢碰的外貌,在人们的审美中,这就成了一个禁区,可这本身其实并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讲到这里,还有一个是我想谈的一个与这个话题很像的议题,那就是“粉色”。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粉色成为了女孩子的标配颜色,大人们给小女孩们买粉色的衣服、粉色的书包等等,所以导致近几年很多女生都在反抗粉色,在反对这种刻板印象,甚至有的女孩认为用粉色很羞耻,说实话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觉得我穿粉色的衣服就是在服从那种女孩就该标配粉色的刻板印象,我凭什么要穿粉色,我就要穿黑白灰,我觉得粉色好烦。可是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又很想念粉色,我觉得粉色很好看,我想穿粉色不是因为我要回归那种所谓的女孩子该穿的颜色,而是单纯的我想穿粉色,我觉得粉色好好看,我好喜欢粉色。但我还是有点不敢穿,我怕大家觉得我在服从这种女性刻板印象,但实际上我没有办法去一个一个向误会我的人解释,那很浪费时间因此没必要,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想穿粉色的初衷是什么就够了。我喜欢粉色只是因为喜欢粉色。这次我在芭比里看到它大用特用粉色,我对于穿粉色这件事在心里变得更加勇敢了,我想,我敢穿粉色了。因为,我觉得,芭比大用特用粉色首先是他本身就是一个以粉色为基调的世界;其次,我认为他正是要大用特用粉色来回击世界对她的质疑,为什么女孩子不能穿粉色了,他是在打破刻板印象的刻板印象。曾经世界觉得女孩们都该穿粉色,后来因为为了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很多女孩都拒绝穿粉色,可是女孩们为什么一定要穿粉色以及女孩们为什么不能穿粉色,这两种极端本身都是不可取的。既然我们自己知道我们不是因为某种颜色代表某种性别而选择这种颜色,那么我们选择任何颜色都是自由的。其实我觉得当下很多事情都有这个现象,某一部分人可能会把自己端起来而去逃避某种事物。比如在性别与颜色这个问题中,有一部分人没有没有深刻思考性别平等与性别中自由的本质的时候,他们似乎是为了彰显自己在宣扬女性主义而拒绝使用粉色,但其实那是把自己端起来了,这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就像粉色这个问题一样,你明白粉色到底是什么,如果真的不觉得粉色是女性的标配,那其实更是应该会敢于大胆的使用粉色。与这个问题比较相像的是,有一部分人不用抖音是因为他们觉得抖音很低俗,可能确实,抖音上有时候用户什么人都有,因为一系列原因导致上面很容易出现一些低俗的东西来博取眼球,但除此之外,我认为不应该把抖音和低俗划等号,觉得自己不用抖音就高人一等,就像不是坐在音乐厅里听音乐剧就是高雅的而听一些乡土音乐就是低俗的,我觉得那是阶级社会才会存在的东西。反而我有时候觉得抖音是个更接地气的平台,是一个更能体会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人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比如我自己,我不玩抖音的原因是我不喜欢那种一开屏就把内容向我直接扔来的机制,没有我自己选择观看内容的余地,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以及我很怕短视频刷多了让我的脑子只喜欢汲取这些即时快感的东西以至于我很容易沉浸在里面然后时间很容易就溜走了导致其他事情一个也没干,然后我还怕短视频刷多了让我的脑子形成一种机制了导致没有耐心去看一些长一点的东西,因此,我不玩抖音。而我觉得不应该去看不起抖音和抖音用户,觉得抖音就是一些无聊的人刷刷的,把自己端起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emmmm,还有个问题我也有想到,就是,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有点疑惑,我有点看不出“芭比”和“肯”的性别,芭比虽然是女生,芭比世界也都是女人当家,但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但我说不太出来,也不太敢确定,当看完电影以后,尤其是芭比最后对肯说,你就是肯,不是谁的什么的时候,我更肯定了我的想法,那就是,我觉得,前半段的芭比就是“父权”,对,但这个“父权”不是芭比本身构建的,而是肯赋予的,肯自己衬托的。芭比电影本身想展现的是女性本身在任何领域都能够非常出色,在一个没有压迫的世界,女性完全有很大的本事去展现自己、去给世界带来很多东西。但是电影中的肯很主动的想把自己陷身于芭比,肯一直觉得自己的价值是由芭比衬托出来的,因此,一个本身没有父权压迫的芭比就显得有压迫了。但其实我觉得,无论芭比还是肯,都是现实世界女性的缩影,电影中的芭比和芭比们的世界是现实中的很多女性正在追求的,那就是我们能够不受压迫的在这个世界大放异彩,而肯,是很多被父权或者这里说男权,压迫的习以为常的,觉得自己的价值是由另一半衬托的,没了另一半我也就没了价值的女性的缩影,从这个角度看,肯是那些受父权压迫丢失自我甚至觉得我的自我就是由他人衬托出来的这一部分现实中的女性。而在电影中,从现实世界回来的肯,经历了那一套所谓的父权制的洗礼并把它带回芭比乐园,想让所有芭比都为他服务,从这个角度出发,肯就是我们现实当中极端女权的代表。是那些尝到了一些父权甜头,就想压倒另一性别的极端性别主义的代表。但这只是其中一个解读角度吧我觉得。因为我觉得《芭比》里每个角色的内涵都很复杂,他们都同时代表着很多身份与现象。
还有一个很心痛的点,就是在网上看到有人评价《芭比》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他很无聊,觉得他讲的道理无非就是女性主义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讲的。但我想说的是,真的所有都知道吗,况且即便是知道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是真的理解吗。我开头就说,我觉得理解《芭比》这部电影的前提就是两性尚未平权,既然尚未平权,我认为就仍然应该去强调,去让更多人真正的认识到,而不是觉得自己知道了就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了,那可能是因为你被包裹在自己的人际关系所营造出来的茧房里了。因为我们交朋友一般上都交那些和我们有共同话题的人,那么你知道了,那你身边的人应该也是知道的,然后就很自然的你会觉得好像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了,我认识的好多人我看他们都知道。但其实,性别这个话题,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我不是说应该去纠正很多人的思想,因为很多事情不是非对即错的,但我认为平等应该是不变的真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平等的为人的权利,这一点我不认为会、不认为应该招致非议。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无聊,我看《芭比》的时候越看越激动,我觉得天呐,他好像把很多我想讲的都讲了,而且讲的好到位。我不知道,可能是一个话讲得多了人们会厌烦吗?但无论会不会厌烦,我觉得如果我们后来用理性冷静思考一下问题,冷静思考过后是否还是觉得他已经没必要讨论了呢。就像政治正确一样,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就烦了,可是如果不是那些本该拥有的权利至今没有获得,那么为什么还会需要政治这种下下策去强调呢。我认为一个事情挺多了耳朵听出茧了、听烦了、不想听了这可以理解,但是这些东西真的不该讲了吗。我觉得一个问题,在还未到达他的目标之前,就扔该被反复强调,况且性别这个话题,我认为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