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诗电影的角度来看,是不错的

今天去看了下封神,浅谈下感受。 其实还不错,挺符合我对封神史诗电影的预期。这里说到史诗,不是想形容它恢弘大气,而是想强调诸如《荷马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这类流传几千年的史诗巨著所展现的古文明的神秘感和不同于现代文明的野性。 网上有很多人说这电影西化严重,觉得古人不该是古希腊斯巴达式的野蛮模样,然而这一点正好是我觉得电影制作团队用心的地方。我们现在熟知的中华文明的礼义是从周礼传承下来的,而被周取代的殷商却是个极度血腥崇巫的王朝。人牲的盛行意味着当时商人征战不断,也没有秦汉以后儒家礼教规训出的伦常道义,商朝人崇尚的价值观理应和我们相去甚远。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是,大众认知中忠君爱民的比干对殷寿要献祭人牲平天谴表示反对时,并不是出于悲悯,而是觉得人牲不够,转手就要求刚继位的大王——自己的侄儿——自焚祭天,这种刻画可能对于观众来说有点颠覆,但是实际特别合理。起码符合我对商朝人的想象。 那电影里面有没有我们熟悉的“文明人”呢?有的,就是西岐。电影特地强调了西岐农耕文化孕育的温良。西伯侯善良持重,姬氏兄友弟恭,伯邑考甚至可以说是全场唯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即便他武力值也强)。所以其实电影清晰地把我们熟悉的先人形象呈现了出来,一方面是与殷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一方面也像王表上的吉尔伽美什之于苏美文明一样,成为一个坐标系里的参照,把周礼影响下的如今的我们和完全掩埋进历史的殷商联系到了一起。看下来之后,我能感受到电影制作团队是在展现前一个古代文明被后一个我们熟悉的古代文明取代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有妖族、神族的参与。←世界各国的史诗神话不都是这样的吗? 当然史诗也存在叙事上的客观劣势。比如跨度长,人物众多,起承转合会显仓促,但核心人物的逻辑链都还是完整的。 总的来说,这大概是一部看的时候觉得既违和又合理,叙事上有一丢丢可惜,但是看完后品一品觉得还真有点东西的电影。 #封神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