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去看《封神》……会被打脸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小姐妹和我说很好看,她想二刷。我想着那么多帅哥好像特效也可以,去看看吧,结果啪啪打脸,真的很好看。
不想看可能是因:老梗已经被嚼烂了,所以大家对这类型的题材自带抵触;也有人可能是看妲己舍身救纣王的片段劝退,可能觉得妲己是个恋爱脑;或者担心五毛特效。
但看完之后觉得真的非常好看,很希望马上可以看到第二第三部。特效堪比流浪地球2。
剧情是封神榜和商朝历史结合起来表现的。展现了因果、君臣、父子、人性。启发了我很多思考。

妲己救纣王只是铺垫下一部的彩蛋。完整的看下来妲己救纣王,首先误打误撞纣王救了被封印的妲己,妲己察觉了纣王的理想,而妲己可以拥有一具人类的身体,她帮助纣王完成理想,而她也有归属。纣王对于妲己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归宿和寄托吧。对于纣王而言通过捷径就实现自己的理想,纵情声色还可以成为一统天下的王。相信二者可以兼容的,很难可以拒绝。
纣王的变化是一步一步的,有种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变了。被欲望吞噬。成为欲望的载体。他身为次子,为国征战平乱,命都快没了,回朝之后,也并没有得到父亲的重视。且无论付出什么,皇位依然是哥哥的。当他纣王用谋杀兄弑父的方式,取得了皇位,那种不安是存于内心的且草木皆兵,也觉得自己的儿子要弑父。且为了说服自己是对的,也会希望身边的人也弑父。
四位伯侯入朝,纣王让他们的儿子亲手杀了父亲,取而代之。四位儿子,四种做法。顺序也安排的特别好。第一位直接杀父取而代之,立马封侯;第二位父亲叫儿子杀,儿子选择反杀纣王,结果儿子和父亲都被纣王秒杀;第三位儿子不忍下手,父亲主动上前冲到儿子的刀口选择自杀,死前嘱咐儿子好好活下去,儿子含泪被封侯;第四位,不忍父亲死,转头跪纣王,不求情。说父亲死不足惜,但是父亲企图谋反,应该下狱昭告天下道歉等。以退为进,留了父亲一命。
一件事发生,不同的认知决定了处理方式情况。第一位成长环境是打猎驯兽,弱肉强食。第四位耕种农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成长环境是土壤,对于我们现在而言,家庭环境确实是土壤,我们无法独立成长,且改变很难。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现在真的是平民百姓的黄金时代,可以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践行的可能性。
在纣王眼里,姜皇后的忠言逆耳,在妲己的修复法力前,丝毫没有任何可比性。所有约束都源自于外在,世人的眼光、姜皇后、皇叔比干等,当外界的约束减少,内心没有被驯化的野兽被释放出来,最后自己也会被野兽吞噬。
纣王从骨子里是嫉妒西伯侯的吧,嫉妒西伯侯有两位出色的儿子,纣王毁了伯邑考,还要说是伯邑考自愿的,以命换命。纣王根本没打算放西伯侯,只是象征性的放他出狱,西伯侯根本不可能活着回到西岐。我们往往会嫉妒他人拥有的东西,但当理解对方的过程经历了什么,且意识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便不会嫉妒,而转换为佩服吧。嫉妒和被嫉妒者谁更痛苦,可当弱势者被嫉妒时,那股嫉妒火容易引烧到弱势者身上。
姬发和伯邑考说父亲不认罪,伯邑考说父亲就是如此,不愿说违心的话。而西伯侯知道自己的命是伯邑考换来的,他出狱的时候,一直喊我有罪。瞬间泪目。成长的代价,人生中会出现各种考题,来打磨自己。有的是克服自己的欲望,有的是坚守自己的初心。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是选择,落子无悔,承担代价即可。
当太子说是妲己蛊惑了纣王。姜子牙说:福祸无门,为人感召,心怀恶念,妖孽自至。世间善恶都在,都是自己的选择。所有的恶都不值得原谅,好人除了拥有慈悲心更要拥有雷霆手段。
从一开始姬发说他崇拜纣王,到一步步的找到自己,到反杀纣王,感觉看到了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自己,一步步的经历,碰撞,发现了坚持寻找,成长的路上充满着荆棘,唯有勇敢。
最后,真的很力推这部电影,全程审美在线,六年磨一剑,六年前的作品到现在,丝毫没有过气感。且最后每一位参与的人的名字都在片尾曲上显示,有一些打上了框,觉得导演组细节上也十分用心。这么用心且优秀的作品,不应该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