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大半个城市来看,不负期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其实最初对这种题材不感兴趣,因为我小时候也不玩芭比。但是豆瓣友邻们的评论都很出色,所以在排片率超低的情况下,走到城市另一边去观影。昨天还看了《封神》,感觉可以一起讲。
《封神》个人给四星,《芭比》五星!强烈推荐!(涉及剧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纲常伦理在《封神》里的讲述是意料之中。其实在开头看见殷寿的所作所为已经可以让人发现他是一个反面角色。兵临城下,冰天雪地之中,苏氏不降,以质子为棋,其父不理。“是谁杀死了苏权孝”,他死于殷寿的PUA之下,只要死了,为国而死,就是他的好儿子。同样的,杀死了伯侯,便可承袭爵位,能够成为他的亲生儿子。子杀父,臣杀君,殷寿成为天下共主,毁宗庙,罔纲常,其实是作为反叛者的角色存在的,因为他击破了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儒家大家庭传统,但很讽刺的是,他又成为了这样的一个角色,其核心的“父权制”统治是没有变的,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凝视你,杀死父权的象征,成为象征,维护象征,也作为象征被杀死。
《芭比》画风截然不同,在芭比乐园,女性便是现实中的男性地位,女性可以成为一切。开头明显致敬《2001太空漫游》,女性生来就是母亲的角色吗?并不,所以当芭比出现时,女孩子们击碎了玩偶,她们发现有更大的世界。
在虚假的无忧无虑的世界里,芭比们永远快乐,但当思考到关于现实的意义—死亡,就打破了这个虚构的梦,那些永远完美的事件出现偶然事故,高跟鞋的脚也终于落地,意味着芭比不再是完美无缺的角色,开始初步觉醒。
进入人类世界才发现社会地位与芭比乐园竟是相反的,没有和谐一家亲、姐妹同心的美好画面,无处无在的男性凝视、口无遮拦的黄色笑话,这是现实。
完美的芭比的形象的出现其实是男性视角下的理想化女性角色,男人只需要一个“长距离的花瓶女朋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大脑,长得漂亮,成为附庸就足够。
高层白男典中之典,各种画面懂得都懂。给女性画饼,正如现实中大多数女性产品CEO是男性一样,只是一种赚钱的渠道。员工发邮件、传递悄悄话、冠冕堂皇的伟光正言语,维持虚假高贵傲慢有礼貌的精英人士—出门没有门禁卡从而手足无措,虚伪又愚蠢。
肯在芭比乐园正如女性在现实世界,是男人身后的女人,没有男性,自我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很多娇妻的写照,并没有抨击的意思),肯接触了“父权制”,还有男性勇猛的象征—马,尽管并无关联。“教父”梗,就是喜欢说教又自尊心脆弱啦。
高光部分是母亲那一段输出,尽管有宣传说教的成分,但那就是现实,女性是被规训的角色,要…又不能…,成功戳破洗脑包,再次智慧理性!
电影是很戏谑地讲述这个故事,芭比最终成为芭芭拉,脚掌落地,不再完美,是现实中的普通人,不再是芭比,可以是任何人。
事实上厌女是无处不在的,男性厌恶又渴望女性,女性嫉妒女性,常常与反面女性角色“割席”,试图让自己依旧营造一个男性视角下“好女人”的角色。
我不能说电影是女权,起码有一点女权的影子,如果是真女权可能因为过于激进不能立项吧,但起码戳破了现实的虚假泡沫,一切尽在不言中。